5个很多人不知道的事实,证明味精被误解太

味精,在中国的使用时间实在是太短。和新石器时代就开始被提炼的盐,以及中国西周时期就开始制作的糖,味精与这两个调味品中的“王者”相比,实在是个小年轻,不过短短一百来年,就让它经历不少风云。

味精,指代鲜味。最初由日本教授池田菊苗注意到这种物质,这位教授发现用鲣鱼、海带煮成的汤有一种特别的滋味,这是盐和糖无法带来的风味。作为教授,他将这种鲜味提取成晶体,最后发现从海带中提取出来的晶体最适宜,于是味精诞生。

但中国人对待味精的态度,实在极端。从最开始的奢侈品变成了如今被人们嫌弃的调味品,也还不到年的时间。《菜谱集锦》和《中国名菜谱》里就记载了中国人做菜时,都要“味精少许”。那么,为什么味精现在失宠了呢?

一、关于味精的“谣言”

被记录在案的“味精有害”传闻,据说是年一位美籍华裔医生的文章,说自己去中餐馆吃饭,结果四肢发麻、心悸、浑身无力,他猜测是因为中餐里加了味精导致,还创造一个专有名词“中国餐馆症候群”。

那么他们到底是拒绝味精,还是拒绝中餐馆呢?实际上,你现在到美国去采访一些美国人或“香蕉人”,他们也会说自己不吃中餐,因为中餐加了味精,会让人变笨、变丑、变秃。

二、饮食文化越来越丰富

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提高,是拒绝味精的原因之一。在资源比较匮乏的时代,人们能用味精获得一碗鲜美的汤,而如今熬汤的材料不乏有猪骨、鸡骨、牛骨等,丰富的食材让人们对味精产生怀疑,凭什么一勺白色晶体就能煮出好喝的汤?

三、餐饮业的联合决策

味精,是最廉价的调味品之一。即便最开始进入中国时还是奢侈品,但随着大大小小的味精厂建立,以及味精技术的成熟,味精如今的价格已经非常平民。但餐饮业决不能以使用味精为荣,因为菜品卖不出高价。

如果打着用猪棒骨、牛骨、鸡肉熬汤的旗号,听起来是不是高级很多?当然了,成本也上升很多,这也能卖出更高的价格,让餐厅的等级提升不少。所以不使用味精、改用高汤、使用其他纯天然调料,成了高档餐厅的主打。

四、味精吃了会口渴?

与食盐一样,味精中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钠含有钠元素,过量摄入钠,就会口渴。你以为是吃了味精后会口干舌燥吗?其实导致你想喝水的原因是盐+味精,每人每日食盐量少于6克,但实际上现代人口味重,加上味精后,钠的摄入量远远超过10克。

五、鸡精和蔬菜精比味精更好吗?

现在受宠的鸡精和蔬菜精,实际上是味精为基础,加上其他食品添加剂制成的,但是为什么鸡精和蔬菜精摇身一变,又得到中国人的宠爱?因为鸡肉和蔬菜这两种元素,正好戳中中国人“补身体”的喜好。

味精本身是卖不出高价的,因为这个行业本身比较低端,没什么技术含量,如果打价格战,肯定赚不了钱。于是味精大厂从另一个方向出发,既然你觉得吃味精会伤身体,那我就加上补身体的另一种食材,听起来不就好多了吗?

不得不说,这个想法还是成功的。你会发现很多老人、宝妈,不愿意买味精,但对鸡精和蔬菜精情有独钟,认为吃这种调味品不会对身体有害。但事实是,味精的质地更纯粹。那么,你们会吃味精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77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