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名菜之莼菜银鱼羹

中国古有“苏、鲁、粤、川”四大菜系,口味各不相同,人称“东酸、西辣、南甜、北咸”,苏菜属于“南甜”风味。苏菜的特点是选料严谨,做工精细,因材施艺,四季有别,在烹饪上擅长炖、焖、蒸、烧、炒,并重视调汤,保持原汁风味。口味清淡趋甜,配色和谐。苏州的饮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现在已经形成独具一色的地方特色的苏州菜肴。

苏州的气候温润,草木葱茏,有着丰富的饮食资源。春秋时期,吴国贵族凭依丰盛物产,过着钟鸣鼎食、甘脂膏粱的豪华生活。秦汉直到明清,苏州一直是王室内廷食物的供应基地之一,香粳米、三破糯、洞庭红桔、南荡菱藕、碧螺春茶等都成为皇家贡品,而莼菜、鲈鱼成了牵动游子思乡,不惜弃官而归的盛名食品。现在著名的苏式招牌菜有:松鼠桂鱼、清汤鱼翅、响油鳝糊、西瓜鸡、母油整鸡、太湖莼菜汤、翡翠虾斗、荷花集锦炖等。 苏州小吃亦闻名天下,蜜汁豆腐干,松子糖,玫瑰瓜子,虾子酱油,枣泥麻饼,猪油年糕等,都是脍炙人口的美食,不可不尝。今天小编主要聊聊的就是苏州的莼菜银鱼羹。

莼菜,又名马蹄草、水莲叶,很早以前就是我国著名的一种珍贵水生食品,是江苏省苏州市特产,国家地理标志性产品。太湖莼菜幼叶与嫩茎中含有一种胶状粘液,食用时有一种细柔滑润清凉可口的感觉,并有一种沁人心肺的清香,口感好、风味独特。太湖莼菜的食用方便,可配荤炒,可素食、可氽汤,也可做馅。太湖莼菜卷叶碧绿色,色泽优美,胶质丰富。滑而不腻,清滑爽口,鲜味独特。莼莱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2、维生素C、淀粉、蛋白质、葡萄糖、氨基酸等多种营养成份,有清热补血、利尿、解毒润肺、止泻功效,对热痢、黄疸、肿痛、疮疱等也有疗效,且有防癌作用。莼菜,嫩滑、鲜美,又有补血、清热、润肺、利尿、解毒等等功效。为苏式菜肴中的著名汤菜,加不同辅料即可成为不同名汤。用莼菜调羹制成的汤清香醇浓,别具风味。莼菜不仅味道清香,营养也很丰富。它的嫩茎,嫩芽,卷叶周围都有白色透明的胶状物,含有较高的胶质和其他成分。若以莼菜与鲫鱼一起调羹,除味道鲜美外,还有消气止呕,治热疽,除疮毒等作用。

太湖银鱼产量以大银鱼和太湖短吻银鱼为高。太湖银鱼春季在太湖边芦苇和水草茎上产卵,产期主要集中于每年五月中旬至六月中下旬,此时也是捕捞银鱼的汛期。苏州东山有“五月枇杷黄,太湖银鱼肥”之说。银鱼营养丰富,肉质细腻,洁白鲜嫩,无鳞无刺,无骨无肠,无腥,含多种营养成分。冰鲜银鱼大部分出口,远销海外,人称“鱼参”。经过曝晒制成的银鱼干,色、香、味,形经久不变。银鱼中蛋白质含量特别高,氨基酸含量也相当丰富,营养价值极高,具有补肾增阳、祛虚活血,益脾润肺等功效,是上等滋养补品。银鱼作为一种整体性食物应用,其养生益寿的功能为国际营养学界所确认。银鱼是极富钙质、高蛋白、低脂肪食的鱼类,基本没有大鱼刺,适宜小孩子食用。据现代营养学分析,银鱼营养丰富,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之特点。银鱼不去鳍、骨,属“整体性食物”,营养完全,利于人体增进免疫功能和长寿。

莼菜银鱼汤是苏州的特色汤肴。在苏州各个饭店、小餐馆、乃至家里,都可以看见这汤的踪影。远远的,就可以闻到这汤的香味。是那种淡淡的,迷人的清香。莼菜爽入口,银鱼鲜嫩无比,汤味儿更是美味至极!如一条流线似的,从舌尖流到舌根,从舌根滑入喉咙,最后跌入了肠胃。莼菜银鱼汤做法非常简单。首先放入一锅水和少许银鱼,用小火慢慢熬。等水一开,便可以放入莼菜了。用条件的话还可以放一些蛋清。最后,撒入一些盐和鸡精,色香味俱全的莼菜银鱼汤便做好了。做莼菜银鱼汤,莼菜,一定要用西湖莼菜;银鱼,一定要用太湖银鱼,否则味道便不那么清鲜。另外最好是加用鸡架、排骨、黄蟮骨等熬成的高汤,当然,寻常人家难得有这么齐全的配料,但若不加高汤,只用清水,银鱼的腥味就太浓,而且即使加了高汤,也还不够,最后加上绍兴的花雕酒来去腥。花雕须临起锅时加,加早了不好。

欢迎各位看客发表自己想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349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