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吨小麦只能生产1吨味精,为何被说成工
提起味精,想必大家都十分熟知,曾一度风靡全球,成为厨房界的宠儿,是提高菜肴鲜味的最佳选择。然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味精开始跌落神坛,还被扣上一系列“莫须有”的罪名。难道味精真如大家所说的那样可怕吗?还是另有蹊跷?
日本发现味精,中国发扬光大
味精是人尽皆知的调味剂,当谈起味精的发明,纯属是一种舌尖上的偶然。在年的某一天中午,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的化学教授,池田菊苗坐在餐桌前,品尝着妻子端上来的海带黄瓜汤,觉得味道十分鲜美。然而此刻换做大家,可能只是觉得好喝,不会去挖掘其中的奥秘。但是科学家就不一样了,职业敏感度使得他思考了起来,海带和黄瓜都是极其普通的食物,怎么会产生鲜味的呢?于是他把目光锁定在海带身上,感觉海带肯定有着不为人知的秘密。在吃完午饭过后,他取来了一些海带,就钻进实验室开始研究了起来。
经过半年的研究,池田教授发表了他的研究成果,成功在海带中提取出一种名为谷氨酸钠的化学物质,将这种物质少量加入汤里,味道就会鲜美至极。而正在研究从海带中提取碘的日本商人铃木三郎助,也注意到了池田教授的研究成果,认为谷氨酸钠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随即放弃了从海带中提取碘的想法,转而跟池田教授进行海带提取谷氨酸钠的合作,不久后,一种名叫“味之素”的商品诞生了,并在东京的商店里开始销售,经过广告的宣传推广,“味之素”很快畅销全球,成为人们餐桌上的奢侈品。
而当这种奇妙的白色物品,传入我国后,引起了化学家吴蕴初的强烈注意,随即购买一瓶“味之素”进行研究。经过化验后发现,其成分就是谷氨酸钠。吴蕴初通过不断尝试,最终在年,成功利用水解法生产出谷氨酸钠。随即推出了“佛手牌”味精,其味道鲜美程度和日本的“味之素”不相上下,并在发达国家申请了专利,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在国外申请的化学产品专利。“佛手牌”味精顺利打通了国外市场,并且,逐步取代了日本味之素的市场地位。
到了年,吴蕴初宣布,放弃国内味精专利。此后,国内各地出现了十几个味精品牌,使得日本味之素的市场份额不断减少。但是在当时,味精的生产成本十分高昂,每生产1吨味精,就要消耗40吨小麦。而且在提取时,所使用的盐酸还会腐蚀设备。因此,那个时候,味精只是富人才能吃得上的奢侈品。不过,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开始采用玉米、大米等粮食作为原料,利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味精,大幅度减少了成本,使得味精走进了千家万户。我们不难看出,从味精生产的原料和过程来看,味精是完全依靠粮食生产的,是真正的纯天然绿色调味剂。
味精为何会跌落神坛呢?
主要原因要归咎于一场“中餐馆综合症”事件。时间回溯到年,一位美籍华裔医生,在《新英格兰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描述了奇怪的经历。他在美国一家中餐馆用餐后,感觉后颈出现麻木,并扩散到双臂和后背,同时还出现了心悸、浑身无力、头疼等症状,原因可能就是中餐馆使用的味精。这篇文章在发表后,迅速登顶热搜,引发了全世界对味精的恐慌,该症状也被称之为“中餐馆综合症”。是的没错,味精成为了背锅侠。在当时,中餐馆为了赢得国外顾客的信任,都会在门口打出标语,表示不会使用味精。
但实际上,关于味精的流言蜚语并没有就此停止,甚至还出现了“味精致癌”,“味精有毒”的谣言。但这些说法却毫无科学根据。经过实验证明,在高温加热后,谷氨酸钠会转化为焦谷氨酸钠,只会丧失掉提鲜功能,不会对人体造成任何伤害,而且焦谷氨酸钠还是一种聪明物质。大量科学文献都表明,焦谷氨酸钠可以提高大脑记忆力和认知功能。为此,意大利科学家在西西里岛卡塔尼亚大学,对40位因年老记忆力衰退的老人,进行焦谷氨酸钠效果实验。其中20人每天服用焦谷氨酸钠,其余的人服用安慰剂。
经过60天后,进行多种记忆力测试发现,服用焦谷氨酸钠的老人,在记忆力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值得注意的是,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一篇权威文章,能够证明味精是有害的,并且在国际上很多权威机构,例如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世界卫生组织、以及各国权威机构,都进行过科学实验,未曾发现味精在正常使用范围内,对人体有任何危害的根据。因此,味精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可怕,只是使用方法不对。
如何正确使用呢?
首先,我们不可以长时间习惯性地大量食用味精。当味精摄入过多后,谷氨酸钠会使得人体神经功能处在抑制状态,导致眩晕、头痛、焦躁等一系列症状。其次,就是孕妇和幼儿,最好少量食用或者不食用味精,因为谷氨酸钠进入人体后,会生成谷氨酸。它可以与血液中的锌结合,降低锌在血液中的浓度,导致婴儿缺锌,影响生长发育。
除此之外,味精含有钠离子,对于老年人以及高血压,肾病,代谢综合症等患者来说,要严格把控味精的摄入量。如果想要增加鲜味,可在出锅前放入味精,这个时候温度较低,不会产生焦谷氨酸钠,破坏菜肴的鲜味。而对于一些富含谷氨酸的食物,例如肉类,蛋类,海鲜等,使用味精不仅会造成浪费,还会影响原本菜肴的口感。虽说味精是纯天然绿色食品,但也不可以过多食用,饭吃多了还会噎着呢?更何况味精呢。
那么如今市场上出现的鸡精,蘑菇精,蔬之鲜等各种调味剂。真的比味精更健康,更有营养吗?事实并非如此,首先这些调味剂,其实都是以味精为生产原料制成的复合调味品。以鸡精为例,鸡精的主要成分是35%的谷氨酸钠和40%的氯化钠,剩下25%的成分,均由呈味核苷酸二钠等辅料、食用香料等增香剂、以及少量的鸡肉、鸡骨粉末的浓缩提取物所构成。呈味核苷酸二钠能显著提高味觉感受器的敏感度,和谷氨酸搭配能使鲜味更加浓烈,所以鸡精的鲜度是味精的两倍以上。
因此,鸡精更鲜美的秘诀在于呈味核苷酸二钠,而不是广告宣传的那样从鲜鸡中提取,其主要成分还是谷氨酸钠。值得注意的是,鸡精中的呈味核苷酸二钠,在人体内的代谢产物为尿酸,因此痛风患者,必须减少或者禁止鸡精摄入。而在生产工艺上,国家对于味精产品的安全规范,有着严格的规定,因此味精不会出现食品安全问题。而生产鸡精对设施的要求并不高,我国生产鸡精的厂商,多数以作坊式为主。因此产品质量,很容易出现良莠并存的情况,从而引发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
近些年,人们对食品安全重视程度不断增加,但在学习食品安全知识的同时,也要注意对信息的真假性进行辨别,避免盲目跟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7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