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这12批次食品不合格涉及古树茶籽油
多彩贵州网讯(记者杨娅)9月3日,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网站发布关于12批次食品不合格情况的通告。通告显示,贵州省市场监管局组织抽检茶叶及相关制品、豆制品、方便食品、罐头、酒类、粮食加工品、肉制品、食用农产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蔬菜制品、水果制品、调味品和饮料13大类食品批次样品。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产品执行标准检验和判定,其中抽样检验项目合格样品批次,不合格样品12批次。
不合格产品涉及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铜绿假单胞菌、氧乐果、毒死蜱、镉(以Cd计)、苯并[a]芘、脱氢乙酸及其钠盐(以脱氢乙酸计)、谷氨酸钠、氨基酸态氮(以氮计)、蛋白质指标。
具体情况通告如下:
一、贵阳云岩冰倩食品经营部销售的、标称遵义市乐甜甜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黄金高钙核桃(植物蛋白饮品),蛋白质不符合产品标签标示要求。检验机构为贵州省产品质量检验检测院。
二、贵州星力城乐品鲜活商贸有限公司万宜分店销售的香菇,镉(以Cd计)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检验机构为贵州省产品质量检验检测院。
三、贵阳云惠万家生鲜超市有限公司白云大道店销售的百花桃,氧乐果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检验机构为贵州省产品质量检验检测院。
四、贵阳浙搏商贸有限公司销售的、标称江西悦美滋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利弛土鸡精(调味料),谷氨酸钠不符合产品执行标准。检验机构为贵州省产品质量检验检测院。
五、标称六盘水市酱菜厂生产的特鲜黄豆酱油,氨基酸态氮(以氮计)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检验机构为贵州省产品质量检验检测院。
六、六枝特区好万家超市九龙城店销售的、标称漯河益峰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怡稼香醋(酿造食醋),经贵州省产品质量检验检测院检验发现,其中脱氢乙酸及其钠盐(以脱氢乙酸计)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漯河益峰食品有限公司对检验结果提出异议,并申请复检;经贵州省检测技术研究应用中心复检后,维持初检结论。
七、钟山区乐满家超市官厅店销售的水白菜,毒死蜱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检验机构为贵州省检测技术研究应用中心。
八、标称六盘水市钟山区黔之源饮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宝口泉饮用纯净水,大肠菌群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检验机构为贵州省产品质量检验检测院。
九、七星关区福瑞祥购物超市销售的、标称毕节市天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苦荞酱油(固稀发酵),菌落总数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检验机构为贵州省产品质量检验检测院。
十、标称贵州乔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古树茶籽油,经贵州省产品质量检验检测院检验发现,其中苯并[a]芘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贵州乔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对检验结果提出异议,并申请复检;经贵州省检测技术研究应用中心复检后,维持初检结论。
十一、标称贵州省圣世饮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泗屯龙角山泉饮用天然泉水,铜绿假单胞菌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检验机构为贵州省产品质量检验检测院。
十二、标称贵州省圣世饮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圣世龙泉饮用天然泉水,铜绿假单胞菌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检验机构为贵州省产品质量检验检测院。
针对抽检中发现的不合格食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抽样检验管理办法》《食品召回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省市场监管局已责成相关市(州)市场监管部门依法予以查处。遵义市、六盘水市、毕节市、黔东南州、黔西南州市场监管部门已督促食品生产企业查清产品流向,召回不合格产品,分析原因进行整改;贵阳市、六盘水市、毕节市市场监管部门已督促食品经营环节有关单位立即采取下架等措施控制风险。以上市(州)市场监管部门应按规定的时限和要求,将采取的风险防控措施和核查处置情况,及时向省市场监管局报告并向社会公布。
延伸阅读:
不合格检验项目小知识
一、菌落总数
菌落总数是指示性微生物指标,主要用来评价食品清洁度,反映食品在生产过程中是否符合卫生要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酱油》(GB—)中规定,酱油一个样品中菌落总数的5次检测结果均不得超过5×CFU/mL,且至少3次检测结果不超过5×CFU/mL。菌落总数超标的原因,可能是个别企业所使用的原辅料初始菌数较高,又未按要求严格控制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条件,或者包装容器清洗消毒不到位,还有可能与产品包装密封不严、储运条件控制不当等有关。
二、大肠菌群
大肠菌群是国内外通用的食品污染常用指示菌之一。食品中检出大肠菌群,提示被致病菌(如沙门氏菌、致病性大肠杆菌)污染的可能性较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装饮用水》(GB—)规定,包装饮用水中一个样品的大肠菌群5次检测结果均不得检出。包装饮用水中检出大肠菌群的原因,可能是源水受到污染,或在生产过程中产品受人员、工器具等生产设备、环境的污染,或产品灭菌不彻底而导致。
三、铜绿假单胞菌
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广泛分布于各种水、空气、正常人的皮肤、呼吸道和肠道等,易在潮湿的环境存活,对消毒剂、紫外线等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对于抵抗力较弱的人群存在健康风险。《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装饮用水》(GB—)规定,包装饮用水中一个样品的铜绿假单胞菌5次检测结果均不得检出。包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不合格的原因,可能是源水防护不当,水体受到污染;生产过程中卫生控制不严格,从业人员未经消毒的手直接与饮用水或容器内壁接触;或者是包装材料清洗消毒有缺陷所致。
四、氧乐果
氧乐果属于有机磷类杀虫剂,具有较强的内吸、触杀和胃毒作用,主要用于防治吮吸式口器害虫和植物性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规定,氧乐果在核果类水果中的最大残留限量为0.02mg/kg。少量的农药残留不会引起人体急性中毒,但长期食用农药残留超标的食品,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影响。
五、毒死蜱
毒死蜱,又名氯蜱硫磷,目前是全世界使用最广泛的有机磷酸酯杀虫剂之一,具有触杀、胃毒和熏蒸等作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规定,毒死蜱在大白菜中的最大残留限量为0.1mg/kg。蔬菜中毒死蜱超标的原因可能是种植户过量施用,或未执行农药使用的安全间隔期规定。长期食用毒死蜱超标的食品,可能会引起头痛、头昏、无力、呕吐等症状,甚至还可能导致癫痫样抽搐。
六、镉(以Cd计)
镉是最常见的重金属元素污染物之一。镉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慢性蓄积性,长期大量摄入镉含量超标的食品可能导致肾和骨骼损伤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规定,新鲜的香菇中镉的限量为0.5mg/kg。鲜香菇中镉超标的原因,主要是农作物在种植过程中对环境镉元素的富集。
七、苯并[a]芘
苯并[a]芘是一种芳烃类化合物,在环境中广泛存在,具有一定致癌性、致畸性、致突变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中规定,油脂及其制品中苯并[a]芘的限量为10μg/kg。食用植物油中苯并[a]芘超标的原因,可能是油料收储、晾晒不当,或从环境、包装、运输等过程中引入污染,或是生产中关键工艺控制不当等。
八、脱氢乙酸及其钠盐(以脱氢乙酸计)
在食品生产中,脱氢乙酸及其钠盐作为一种广谱防腐剂,对霉菌和酵母菌的抑菌能力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规定,食醋不得使用脱氢乙酸及其钠盐。食醋中脱氢乙酸及其钠盐不合格的原因,可能是企业为弥补产品生产过程卫生条件不佳,延长产品保质期而超范围使用。脱氢乙酸及其钠盐能迅速而完全地被人体组织所吸收,进入人体后即分散于血浆和许多的器官中,有抑制体内多种氧化酶的作用,长期食用脱氢乙酸及其钠盐超标的食品,可能对人体造成一定危害。
九、谷氨酸钠
谷氨酸钠是鸡精调味料的主要成分,它具有特殊的鲜味,主要用于食品、菜肴的增鲜,主要反映了鸡精调味料的品质质量。《鸡精调味料》(SB/T71—)规定,鸡精调味料中谷氨酸钠含量不得低于35.0g/g。谷氨酸钠不达标,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但产品鲜味可能不足。
十、氨基酸态氮(以氮计)、
氨基酸态氮是酱油的特征性品质指标之一。氨基酸态氮不合格,主要影响的是酱油产品的风味。《酿造酱油》(GB/T—)中规定,三级低盐固态发酵酱油的氨基酸态氮含量不得低于0.40g/mL。酱油中氨基酸态氮含量不达标,可能是产品生产工艺不达标,未达到要求发酵的时间,或是产品配方缺陷的问题。
十一、蛋白质
蛋白质是人体的主要构成物质并提供多种氨基酸,是生物体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能够调节体内的新陈代谢,有助于组织的形成和生长。本次不合格蛋白饮料的标签标示,产品中蛋白质含量不低于0.7g/g,但实际检测含量未达到标签标示要求。蛋白质含量未达标的原因,可能是生产企业使用劣质原料或对原料质量把关不严,或未按照配方标准投料生产,或生产工艺设计不合理导致有效成分流失等。
记者:杨娅
一审:罗亚楠
二审:李柏杉
三审:王幸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1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