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狂欢最具特色的民俗美食川北凉粉,
四川是美食之都,街边有各种各样的当地小食,肚子并不是很饿,但一碗白嫩嫩、青翠翠、红艳艳的川北凉粉摆在面前,瞬间让我有种一扫而光的冲动,于是,便买了一碗品尝起来。这一品尝,便让我爱上了它。这是我有生以来吃的最好吃的凉粉,我无法描述与之前吃的凉粉有什么不同,但凉粉一经入口,舌尖便开始跳舞,吃的我是大汗淋漓,让人欲罢不能。听店员介绍,川北凉粉发源于清末民初的四川省南充市,原为农舍小食,现已成为川菜代表性汉族特色著名小吃之一。
最早的川北凉粉创于清朝末年,当时,原南充县江村坝农民谢天禄,在中渡口搭棚卖担担凉粉,他的凉粉制作精细,从磨粉搅制到调料、配味都有独到之处,行人品尝后无不称道,谢凉粉便有了名气。不过后来,农民陈洪顺悉心研究谢凉粉制作工艺,取其所长并加以改进,凉粉制作工艺得到进一步完善。他选用新鲜白豌豆用小磨磨细,十分讲究搅制火候、所作凉粉质细柔嫩,筋力绵软,明而不透,细而不断,调料配味,更具匠心。不到一年,陈凉粉便名扬川北一带,“川北凉粉”也不胫而走。
说起凉粉,当真是风靡全国,无论哪个地方似乎都不会少了凉粉的身影,只不过是味道不同,口味不同而已,而四川的川北凉粉也别具一格。川北凉粉是四川地区特有的一种小吃,之所以特有并不是凉粉的本质于其他的凉粉有何区别,主要是在调料上略有不同而已。川人喜欢吃,尤其是喜欢将大量的调料融合起来吃,这也铸就了现在川菜在中国菜系中的地位,融合百家,老少皆宜,而川北凉粉的味却似乎是老迈的守门人,固执己见的守着四川传统的味道。
川北凉粉是采用优质豌豆去壳,用水浸泡后,磨成细浆,然后过滤去渣,沉淀脱水,制成豆粉。再经加热搅拌成糊状,装入盆、盘待用。吃川北凉粉时,将凉粉切成薄片,或用旋于族成筷子粗细的条丝,装人碗里,再加上精盐、味精、蒜水、花椒面,再淋上色彩鲜红的辣椒油,撒上少许葱花,即可食用。
1、准备好凉粉等食材。
2、凉粉用水冲洗一下,给碗里盛半碗水,刀上面也沾水,切一刀就给凉粉上沾一些水,切好后整齐摆在盘子里。
3、香葱的葱叶切葱花备用。
4、蒜瓣剁成蒜泥和辣子面一起放在小碗里,炒锅内油烧热泼熟辣子面和蒜泥。
5、然后依次加入盐、鸡精、醋、生抽、糖。根据自己的口味调味,最后放葱花,料汁就做好了。
6、把制作好的料汁浇在凉粉上,色香味俱全。
川北凉粉原料讲究,选取川北地区高山无污染、光照长、颗粒饱满、淀粉含量高的麻皮豌豆。去杂质、去皮、井水浸泡后,用石磨推成豆浆,绸布过滤,一番沉淀后用麻布吊成沱粉,加入适量井水调成粉浆,然后就是搅凉粉。铁锅中的井水要烧至八成开,将适量的粉浆倒入锅中,用木棒将粉浆用力打散,控制好火候,慢慢将凉粉煮熟煮透,最后倒入瓦罐中自然冷却、定型。凉粉形态明而不透,入口筋力绵软。除了对凉粉本身的要求很高之外,调味配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口感很弹很滑,麻辣爽口,是正宗的南充口味;味道地道,佐料给力,加油辣椒酱和小米辣,油全部沉底,冰凉滑爽。
川北凉粉主要以土豆,玉米淀粉为主,凉粉洁白细嫩,香辣酸甜适中,突出了川北淳朴文化的厚重。还可用黄粉制成黄色凉粉,用绿豆制成绿色凉粉,细嫩绵软,鲜美滑爽,香辣利口。
川北凉粉既可单独食用,还可装入锅盔或薄饼(精白面摊成如纸样厚薄的饼)套食。还有一种热凉粉,其制法也用豌豆粉搅拌成糊,不同者,热凉粉是在瓦盆里加热掺水加豆粉搅成糊状,然后加入佐料,吃起来热乎乎的,又是一番风味。
川北凉粉红辣味醇,鲜香爽口,很适合四川人的口味,但是对于外地人而言无疑还是会味道重了一些,尤其是不善吃辣的食客,吃上一碗川北凉粉需要用一瓶矿泉水才能缓去辣味带来的不适感觉。这种辣中带着强烈的味觉刺激,一边喝水一边吃着凉粉,看似满头大汗,痛苦不堪,实则心里却极为爽快,恨不得再来一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3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