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复合调味料真的迎来爆发期了吗

北京治疗白癜风专科医院在哪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df/
凭借“一料成菜”的便捷性与专业的调味水准,中式复合调味料成为了-年整个调味品行业中复合增速最快的品类,复合增速达到了16.9%。

而进入年,这样的强劲势头仍在持续。一方面,头部品牌不断推陈出新,中式复合调味料逐步演变为主导业务;另一方面,越来越多跨界品牌席卷而来,整个行业热闹非凡;更为关键的是,随着消费者认知度不断提升,中式复合调味料逐渐成为“厨房新主人”的心头好。

种种迹象表明,中式复合调味料真正的迎来了爆发期。

业务“主导性”凸显

作为复合调味品赛道的两大龙头,天味食品和颐海国际可谓是各擅所长:颐海国际在火锅调料领域领先多年,但天味食品却在中式复合调味料领域略胜一筹。

其中,天味食品的中式菜品调料主要涵盖鱼调料、小龙虾调料及其他菜谱调料系列产品,可用于制作各类中式菜肴,例如水煮鱼、麻辣香锅、宫保鸡丁、小龙虾等。

今年上半年,天味食品的中式菜品调料业务贡献收入7.95亿元,同比增长达20.92%。值得一提的是,天味食品中式菜品调料在总营收中的占比也进一步攀升至55.84%,远远超过火锅调料的38.37%,成为天味食品新晋第一大业务板块。

虽然目前天味食品仍然以中式菜品调料和火锅调料两大业务为基本,但相比之下,前者无论从市场规模还是增长速度上,都更具潜力。这也进一步夯实了中式菜品调料在天味食品业务中的主导地位。

之所以天味食品的中式菜品调料业务能够后来居上,一方面得益于天味食品在鱼调料领域的先发优势,培育出了好人家酸菜鱼等多款大单品,同时,借助鱼调料的光环,新培育的小龙虾调料等更多菜品调料业绩也开始逐步提升,从而帮助天味食品在该领域保持领先地位。

而根据颐海国际的中报显示,其中式复合调味料(包含中式复合调味料和即食酱产品)所得收入由去年同期的3.43亿元增长6.6%至今年上半年的3.65亿元,占同期收入的14.0%。其中,向关联方销售中式复合调味料收入增长.0%,增长原因主要是因新品上市后品项增加;向第三方销售中式复合调味料收入增长2.6%,增长原因主要是调味料产品升级及新品上市。

即便今年上半年颐海国际的整体增长并不理想,而且目前颐海国的中式复合调味料规模尚不及火锅调料业务,但在第三方业务中,中式复合调味料2.6%的增速,仍旧明显高于火锅调料的0.6%。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从颐海国际的产品结构中,也可以看出其加码该领域的信心和决心。

中报显示,颐海国际在今年上半年新推出了35款中式复合调味料产品,远高于火锅调料的14款。而在颐海国际的在售产品中,中式复合调味料产品高达71款,同样高于火锅调料的54款。

同时,颐海国际的中式复合调味料中式复合调味料单价长期维持在24元/kg以上,相对稳定的价格体系,也进一步帮助颐海国际在稳定市场的基础上,进一步夯实在该品类中的毛利空间。

群雄“蜂拥而至”

和火锅调料一样,随着食品工业的进步,中式复合调味料的进入门槛也开始降低,入局者也越来越多。

目前,中式复合调味料领域主要有3股力量:一是以天味食品、颐海国际等为代表的传统复合调味品企业;二是以海天味业、太太乐、中炬高新(厨邦)等跨界而来的传统基础调味品企业;三是以加点滋味、禧宝制研、小熊驾到、蜀中桃子姐等新兴势力。

今年作为太太乐百亿目标的考核之年,其在多个场合下公开表示将在夯实鸡精市场主导地位的同时,进一步发展酱油、蚝油、菜谱式调料、鲜鸡汁调味料等的非精类产品(指液态类调味品)作为品牌“第二支柱”。其中,菜谱式调料就是其第二支柱的重要抓手。

早在年4月,太太乐的“菜谱式调料”问世,且仅上市一个月销量就超过了公司对其三个月的销售预期……此后,太太乐还发布了多款菜谱式调料新品。去年底,曹辉在接受矛石采访时曾表示:“截止到今年(年)十月,我们的新品均保持高双位数增长。其中,蚝油和菜谱式调味料实现增长翻倍,产品深受用户好评。”

和太太乐一样,行业巨头海天味业也从年开始进军菜谱式调料领域,推出“快捷方式”系列中式复合调味料。此外,厨邦也推出了麻辣水煮鱼、老坛酸菜鱼、金汤酸菜鱼等鱼调料;千禾味业也推出了鱼香肉丝调料、青笋土豆烧鸡调料等;涪陵榨菜推出酸萝卜鱼调料……国内20多家调味品上市企业,几乎都推出了复合调味产品。

而在非上市企业中,李锦记的“一招胜”系列新品,包括酸爽金汤酱、麻辣香锅等五款产品;欣和的味达美“酸汤肥牛”;吉香居推出鱼调料品牌“晚餐鱼快”;李记乐宝的酸菜鱼……

和上述调味品企业不同,一些新生代力量主要依托年轻化的品牌营销方式,迅速圈粉年轻人,以委托加工方式和线上销售模式,成为中式复合调味料中的一股重要力量。

虽然目前的中式复合调味料市场,仍旧以天味食品和颐海国际为主导,其余品牌大多呈现出“不温不火”的局面,但并不妨碍整个品类赛道的持续扩容。

“大单品”背后的细分化竞争

目前整个中式复合调味料尽管品类繁多,但真正“跑”出来的只有鱼调料一个品类。其他更多细分品类或因处在市场培育期,又或因市场高度分散而尚未形成合力。

鱼调料之所以能够率先“出圈”,更多的还是得益于先发优势。比如酸菜鱼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流行,随着川菜盛行逐步渗透至全国乃至海外。而基于极高的普适性,以酸菜鱼为特色的餐饮企业也开始涌现,带动酸菜鱼调料在家庭消费端的快速渗透(相关阅读:一道"酸菜鱼"背后的调料江湖)。

而中式复合调味料的发展,除了调味品本身,也和食材息息相关。除了鱼调料之外,目前较为普及的就是小龙虾调料和鸡调料。

其中,小龙虾调料的季节性波动较为明显,而且小龙虾的食用场景相对没那么方便,因此,这也是为什么小龙虾调料虽然销量一直有,但却没有跑出“大单品”的重要原因。

而鸡调料严格意义上说虽然没有季节因素,但口味的地区分化,也进一步让鸡调料在产品层面呈现出不同区域流行不同产品的区域特性。

此外,一些以地特菜品为主导的中式复合调味料,在“基因”层面就出现了难以实现全国化的短板。比如川菜中的回锅肉调料、新疆菜的大盘鸡调料等等。

和其他调味品一样,中式复合调味料依旧深陷高度同质化,尤其是在整个行业进入“微创新”的发展阶段后,整个品类进入门槛并不高,先发企业能够长期领导市场发展,后进品牌难以撼动其市场地位的关键原因就在于此。

而整个中式复合调味料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必定会长期处在高度细分的竞争态势中,这也是为什么各大调味品企业在该品类中,大多采取矩阵式发展的重要原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826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