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民族品牌倒下,曾经世界第一,如今连年
盛极而衰,短短四个字却体现出古人的智慧与经验。
不过,这个词在我们的想象中更多可能就是一个成语而已;可是对于创业者来说,这是要根植于我们内心的一个名言警句。
诺基亚曾经做到了世界第一的销量,可现如今沦落到了“卖身”的地步;柯达胶卷何尝不是风靡全球,最终还是被数码相机终结;我国的民族品牌,莲花味精曾经也做到了产量世界第一,可目前到了濒临倒闭的境地。
为什么大企业难逃“盛极而衰”魔咒?
我们就莲花味精的衰落史展开讨论,细究盛极而衰背后的秘密。
1
曾经的单品销量之王
莲花味精始建于年,位于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公司第一年产量就达到了吨。
此后几年,莲花味精一直是顺风顺水。有了效益之后,工人们的工资是其他工人的好几倍,进入莲花味精厂成了项城当地人的一个梦想。
在进厂名额限制的情况下,想要进厂竟然需要花1万多元进厂费,这也有大把人愿意进来。
随着业绩逐渐显现,莲花味精开始向全国发起进攻,电视广告成了一个捷径。“莲花味精味道无可替代”这句广告语在当时可谓深入人心。
年的时候,莲花味精就已经做到了中国第一,世界第二的位置,这速度也是挺快的。为此,公司领导人李怀清还被邀请到北京参观了当年的阅兵仪式。
年,莲花味精年产量达到了12万吨,产值从年的万暴增至2.23亿,单厂味精产量世界第一。莲花味精国内的市占率一度高达43.4%,处于遥遥领先地位。味精出口量占到了全国出口量的80%左右,成为东南亚、西非等20多国家的餐桌必备产品。
那时候工人们的工资已经可以发到几百元,每月员工都可以发60张饭票,年终奖甚至有上千元。在别的家庭都还在看黑白电视机的时候,很多工人家里已经用上了彩电。
年,风头正盛的莲花味精成功在上交所上市交易。
2
莲花味精的衰落
进入21世纪之后,工厂成本大幅上升叠加竞争的加大。莲花味精开始采用玉米代替小麦的生产技术。
只可惜整个工作进度推展的不太顺利,项目投资高达7亿元,却没能及时解决淀粉的利用率问题,有点出力不讨好的感觉。
年,莲花味精业绩骤降,净利润暴跌86.74%。年,莲花味精竟然开始出现亏损,亏损额达到了1.45亿元。
为了解决这种忧虑,莲花味精开始多元化发展,调味品、副食品、保健品、矿泉水、热电、皮革及制品、饲料、机械设备、面粉、复合肥、糖业、物流等数个领域的投资,可惜屡次尝试都以失败而告终。
后来更为致命的是媒体铺天盖地开始报道“味精加热后致癌”等,这让味精行业深受打击,莲花味精的销量也是一跌再跌。
据公司年报显示,自年以来,莲花味精的扣非净利润竟然连续九年为负数。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近年来的净利润却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一般都是连续巨亏两年,中间会有一年出现盈利,盈利额度在万元左右。在有了一年净利润为正之后,又是连续两年的亏损,如此循环往复。
作为上市公司,这样做其实不难理解。因为如果净利润跟扣非净利一样连续亏损九年,莲花味精早就退市了。而如果这样做的话,还能坚持几年。
据悉,公司的净利润主要靠政府补贴实现扭亏为盈的,这样的企业实际上已经失去了造血能力。
3
为何一败涂地?
莲花味精的悲剧绝对不是一家企业的悲剧,而是一批企业的时代缩影。大部分红了十几年消失的企业发展路径都是相似的,望大家能够积极应对,逃离“盛极而衰”魔咒。
通过莲花味精的衰亡,我们可知它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出现问题:
(1)盲目多元化。公司想要多元化发展是很正常的想法,可是多元化之前要制定好标准的生产销售机制,不要抱着试一试的态度。
在企业多元化的过程中,只有尽力了失败了才叫多元化失败。没有策略的瞎扩张,那不是多元化,那是慢性自杀。
(2)公关不力。实际上味精加热产生致癌物质是不科学的,因为味精是由玉米淀粉制作而成,吃味精相当于吃玉米。如果吃味精致癌,那么吃玉米是不是也致癌?
在铺天盖地的谣言面前,莲花味精迟迟未能出来作出有力反击,这让消费者以为是心虚的表现呢。
(3)没有进行自我改革。近年来,人们的消费习惯渐渐发生了变化,味精渐渐被鸡精产品取代。太太乐、家乐、豪吉、海天等品牌快速崛起,几乎霸占了鸡精行业。
莲花味精也一度尝试进军鸡精行业,可惜发力太晚,已经无力回天。
之所以不敢早早发力,是因为没有自我改革的勇气。这一点所有企业都要向腾讯学习,在QQ已经垄断了国内社交网络时,随后又推出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2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