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看焊接泰斗的朴素浪漫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击鼓》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我们来回顾一下焊接泰斗的浪漫爱情。
他们,一位是国际焊接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南昌大学校长,现南昌大学名誉校长;一位是北大才女,北大教授。
他们从相识到相恋,从相知到相守,一起走过了60多年的春夏与秋冬!
(内容来源于央视《新闻直播间》,年)
骑车载你走过清华园,我们还是年轻的模样
清华园最常见,却又是最幸福、最让人感动的一幕,就是这清晨清华园荷塘偶然的一景,潘际銮院士带夫人李世豫教授在校园里骑行。也是这张照片让低调的潘老渐入人们的视线。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院士潘际銮:清华不是有一个荷塘月色吗?后面是荷花池,原来一直是骑车带她的。
同学们都说,90岁的潘老师骑车带着85岁的老伴儿,比荷塘的风景还要美。
90岁的他骑着电动自行车带着85岁她在校园的林荫道上,怡然前行,那一刻,温暖了学子,惊艳了时光。
八年前,同样的画面也曾被抓拍到,那时潘际銮已经八十高龄,依旧喜欢蹬着自行车,带着老伴儿穿梭在清华校园。
两张照片,时隔八年,光阴变幻,从黑发到白发,而他们陪伴常在,幸福得像花儿一样。
真是应了那一句:今生与你,与你一世。“而今白发同偕老,朝朝暮暮永相濡。”
大名鼎鼎,中国当之无愧的焊接专业泰斗
学焊接的能做什么?难道是学焊洋铁壶、修自行车么?这可能是很多人刚开始听到焊接专业时都会冒出来的疑问。
潘际銮爱人李世豫:人家就笑我,你男朋友焊洋铁壶还是修自行车啊?
▲年,潘际銮(圆圈标注者)清华大学毕业照
这不稀罕,65年前一个名叫李世豫的女子就曾经不无哀怨的写信问男朋友潘际銮这个问题,抱怨她周边的人都笑话她。那是年,毕业于西南联大的潘际銮刚刚投身新中国的焊接科学事业。当年,二老在北京相识。那时候学焊接技术的潘老不被看好,大家都觉得李世豫这个北大才女嫁给他是吃了亏。
事实上,现年89岁的潘际銮院士已经是中国当之无愧的焊接专业泰斗了,他一手筹办了清华大学也是全中国第一个焊接专业,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科学难题,解决了国家一个又一个重大工程问题。在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的焊接馆里,“潘际銮”三个字高挂在门厅的墙上,居于一堆名字里最顶头的位置。中国第一条高铁、第一座自行建设的秦山核电站,潘老都是焊接顾问。如今高铁钢轨的焊接技术,也是由他开创并推广到全国的。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院士潘际銮:高速铁路的钢轨要一点缝都没有,要全部焊起来,要把它磨平、磨得很光。全国最后总结是焊了66万个头,一个问题都没有出。
潘际銮爱人李世豫:验收的时候坐到高铁司机旁边,我心里高兴死了。又很害怕,那真快,我们从来没坐过那么快的火车。当时我想一想这都是我老伴的功劳。
秦山核电站是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建造的实用型核电站,就是由潘际銮担任工程顾问的。要知道核电站的建造中,密封是核反应堆安全运行的首要条件,而焊接是核电站实现绝对密封、绝对可靠的关键。可以说秦山核电站的设计、建设和运行都浸透了潘际銮的汗水,到现在核电站要上什么新设备,都还要首先征求潘际銮的意见。
潘际銮发明的特种机器人——无轨道爬行式弧焊机器人,是国际焊接领域中的首创,属于国际领先、原始创新的科研成果,也是解决大型结构件在工地实现自动化焊接的强大武器。
搞科研目的不在钱,就是要搞创新
这位将近90岁的老派院士至今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的科研成果的经济价值早已高达千亿。
即使抛开潘际銮的这些极具经济价值的研究成果,单论他中科院院士的头衔,他的生活也相当简朴。要知道,国家有明文规定,院士待遇要参考副部级干部。而潘际銮的生活水平显然与副部级毫不相干。他在清华大学的荷清苑宿舍住宅楼,装修堪称简陋:老旧的家具把本来就不甚大的一间屋子挤得满满当当,沙发罩也随意的用两只别针简单的固定在沙发背上,而他喝水的杯子甚至就是一只原本装速溶咖啡的玻璃杯。
而他在清华大学焊接楼的办公室,则要比简陋“更简陋”。在这座几十岁的老楼里,潘际銮作为该学科的筹办人,只有一个光线不甚好的的小办公室,大约只有10平米。这间小办公室被几件已经掉漆的家具和书报资料塞得满满当当让人没法下脚。他的办公室还连着焊接操作车间,电钻、车床、焊接机械到处都是,基本上可以算是一个小型车间。
潘际銮不仅对自己要求严格,对身边的人也很严格。早几年前,他在南昌大学当校长的时候,就挤在办公楼西南角那间12平方米的屋里办公,秘书徐丽萍只能在过道上用玻璃隔出一间办公室。徐丽萍给潘际銮做了六年秘书,在玻璃间就坐了六年。徐丽萍说,在潘校长上任时她就是正科级,一直到他卸任,直至自己也离校,职级都没有改变。徐丽萍笑称自己都不敢印名片,“那么大年纪,还是科长,实在不好意思啊”。
潘际銮院士对自己的收入相当满意,他说自己收入“万把元一个月,比我老伴儿高——她是北大的退休教授,退休金元/月。”当听说社会上不少“金领”年薪百万时,潘际銮惊讶得瞪大了眼睛:“这么多啊!”他并不羡慕。确实,在他家里,最贵的也就是两台台式电脑,他一台、老伴儿一台,其他要花钱的地方,不多。
60年来,潘老的每一个决定,老伴儿都支持,两人从没拌过嘴。
潘际銮爱人李世豫:要高薪干什么,你生活够了就行,不要整天想着挣多少钱。我们这些人搞科研目的不在钱,就是要搞创新。国家有进步、工业有进步那就好了,人民的生活就好了。
在焊接上啥都行,但在生活上啥都不行
只是回头想想一起走过的60年,潘老才发觉自己没给妻子做过什么,潘老说自己是“在焊接上啥都行,但在生活上啥都不行”。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院士潘际銮:我还愿意干事业,但是缺一个老伴的话,那兴趣就差多了。现在我能够全力以赴还投在事业上,就因为老伴陪着我。可以说年轻的时候没有愧疚,现在回想起来是应该去照顾她的。
采访的时候听见老伴儿说自己连味精和盐都分不清,当天晚上潘老就破天荒地要做个汤。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院士潘际銮:打一个鸡蛋汤哪个是盐、哪个是味精我都不清楚。昨天我说哪个是味精?她说黄的是鸡精可以用,我才知道。
怕老伴儿摔着,潘老现在不敢再带她骑车去学校了,而是把家里的老照片都翻出来,偷偷制作了一本相册,作为钻石婚的礼物送给老伴儿。
潘际銮爱人李世豫:他从来没有送过我花什么的,他没有这么浪漫,一心扑在他的工作上。送个相册已经够进步的了。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院士潘际銮:这个相册我觉得是有意义的,不仅是我们可以回忆60年的过程,而且我们的子女也可以想想爸爸妈妈怎么老的。
这一本没怎么修饰过的相册,记录着两人彼此尊重、相互理解的60年。如今孩子们都在国外,二老还要相扶着继续走下去。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院士潘际銮:这幅画说两个伴侣,我就感觉到是我们两个人一样。那边是苏东坡的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但愿她长久,她比我长久更好了。如果她不活着,我一个人很孤单,我连吃饭都吃不上。
小编:那个年代的人很稳,爱上一个人,就是一辈子,做一份工作,就坚持了一辈子,研究一个专业,就用了一生的时间。
如果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那么,我能想到的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
而今白发同偕老,朝朝暮暮永相濡。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3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