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或许并不会伤害健康,关于味精的那点事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当中一般把味道分为酸、甜、苦、辣、咸五种,这五种也尝尝被用来形容人的情绪和境遇。其实在辣椒传入中国以前,中国人会用蒜和花椒等一起调和来制造一些辣的味道。辣味并不是痛其他味道一样用味蕾来感受的,它实际上是一种痛觉。辣椒中的辣椒素成分会对口腔和舌头产生一定的刺激,这是口腔和舌头就会感受到灼热和刺痛的感觉。这并非是我们的味觉能感受到的,我们的皮肤同样能体会到辣椒的痛感,相信很多人在切辣椒时不小心沾到手上,皮肤表面就会火辣辣的,还会出现泛红的现象。但是人的皮肤也是仅仅能感受到辣味的,酸味、辣味、以及咸味还是只能由味觉来感知。
所以说人能感受到的味道主要分为甜、苦、咸,酸四种基本的味道构成的,还有这一种味道直到近代才被专家所承认,那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鲜味,鲜味就是我们做饭时常放的佐料味精和鸡精散发出来的。味精这种调味料在20世纪90年代才被日本的科学家池田菊苗发明出来,相较于前面所提到的四种味道,味精的历史可谓是很短了。
那么在味精被发明出来之前,人们任何提升菜肴的鲜味呢?
在我国汉字中释义,鲜也是一种鱼类的代名词,是我国古代东北一个民族的鱼类,古代的中国东北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有渔猎的习惯,因为当时的东北海中盛产各种鱼类,他们甚至有吃生鱼的饮食习惯,所以“鲜”可能与那时吃鱼的习惯有些联系。由于很多鱼类和生肉在烹熟之后会丧失原有的鲜美之味,所以,在古代就有不少民族吃生鱼和生肉的饮食传统。其中“脍炙人口”中的“脍”就是特指长条状的生肉,生鱼片更是在古代被称为“鱼脍”。鱼类和肉类之所以会散发出鲜美之味,是因为其中的额谷氨酸钠在起作用,它也是味精的主要成分。所以,在烹制鱼类、鸡肉等各类肉类食材时,就不需要最后再加入味精来调味了,因为这些食材中已经饱含天然的鲜美之味。
味精又是怎么来的呢?
在20世纪的90年代初这位日本科学家从海带中发现了一种叫做谷氨酸钠的物质,于是他就掌握了从海带中分离谷氨酸钠的技术,并且获得了此项技术的专利。但是这与谷氨酸钠真正被制造成为味精流入市场还有一段距离。因为以当时的提炼技术来看,公斤的海盗才能精炼出仅仅2克的味精,所以以这样的代价来提纯是得不偿失的。在当时来看把味精当做佐料很不划算,而且价格会出奇的昂贵。
在当时有个商人伸出了援助之手,他愿意与池田菊苗一起进行味精的研发,最后成功在小麦种也提炼出了谷氨酸钠。在无氨酸钠被提炼出的一年后,日本很多企业开始批量生产无氨酸钠,从此味精就走上了商业化的道路,被传送到日本每家每户的餐桌上。味精刚开始被日本人命名为“味之素”,被发明后不久,日产的“味之素”就迅速风靡亚洲各国。到了20世纪20年代,味精才开始真正走上中国人的餐桌。与酱油、醋、花椒一样,味精也成为了中国人煮饭时不可缺少的调味品之一。而且当时中国味精行业受到了日本的垄断,当时的商人开始进行自主研发,终于制造出专属中国人的味精。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味精还打入了欧美国家的市场。
味精的主要成分是什么,会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味精实际就是一种钠盐,亦是一种氨基酸,味精本身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如果非要说对健康有一定的影响,那也是摄入过量的问题。其实很多食材和调味料本身并没有问题,一次性摄取太多就可能引发对身体的不良影响。现在市面上销售的味精大部分是以盐的转化形式存在的,所以味精中的食盐含量是很高的。如果摄入味精过量,身体中的钠离子含量会超出正常的标准,会给身体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即使过量也不是谷氨酸钠的原因造成的,主要归结于食盐中的钠离子。即使在自然界谷氨酸钠也是广泛存在的,就算我们平时在烹制各种菜肴时不添加提炼的味精,也会在吃鱼肉和海带等各种食材时摄入天然的味精。
人们最早在质疑味精的安全性时,先把矛头指向的中国菜。而且医学界有一种专门的名称“中菜馆综合症”,主要讲的是在上世纪的60年代,有一些喜欢吃中国菜的美国人,在中餐馆吃完饭回去后出现的脸红、头痛、胸闷的现象,还有人会感到昏昏欲睡。但是这些症状并不会持续很久,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消失。就连医生也不清楚这其中的具体原因,所以就把目光转向了制作中国菜的调味料,而味精就成了众矢之的。因此,从那之后关于味精致病的新闻就被广泛传播开来。让有些人不敢再吃味精。一些中餐馆为了招揽顾客,甚至打出了无味精的广告。
坊间对鸡精的看法也是众说纷纭,鸡精相当于升级版的味精。它的成分与味精大致相当,也主要是由谷氨酸钠和食用盐构成的。除此之外,鸡精里还额外添加了鸡肉、咖喱粉、以及大蒜等各种成分,所以相对来说鸡精的味道也要更丰富一些。正是由于鸡精的口感要略胜一筹,很多人也把鸡精替代了味精。
无论是鸡精还是味精,都只是我们做菜时的调味品,它的功能止于体现而已。不会对人体产生多大的益处,同样也不会跟健康造成伤害。所以,我们在做饭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对口味的要求酌情添加,但最好还是控制好量。因为鸡精和味精中的含盐量都不低,摄盐过多会使身体中的钠严重超标。既然我们已经清晰了味精的历史以及主要成分,那么关于味精和鸡精影响人体健康的说法,都是人们自以为的误解和谣言散播的结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2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