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和鸡精哪个对身体危害大真的致癌么
味精,大约因为有个“精”,很多人以为它是人工化学合成产品,从心底对味精有排斥感。多年来,味精致癌,味精会让人掉头发、记忆力衰退的说法一直存在。后来鸡精、蘑菇精横空出世,占据大半壁江山。从字面看,这些“精”看上去比味精健康和有营养,而且更像天然,故而大受欢迎。真实情况是怎样的呢?康品君尽量长话短说。
一、味精和鸡精有什么区别?
1、味精是天然发酵产物
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它是以碳水化合物(淀粉、糖蜜等)为原料,经微生物发酵,再经提炼精制而成或水解植物蛋白加工制得的产品。可见味精不是化学合成的产品。
2、鸡精/蘑菇精的主要提鲜物质其实就是味精
现在流行的鸡精、蘑菇精等,里面的主要提鲜物质其实和味精一样,也是谷氨酸钠,再加上盐、核苷酸、糖、鸡肉、蘑菇干粉或提取物制成,味道更为丰富,但和味精是一类调味品。
二、味精安全吗?
年,联合国农粮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法规委员会,根据多年对味精的实验研究,取消了对食用味精加以限量的规定。年,我国对味精也做了严格的毒性实验,结果指出,一个人每天吃g味精都是没有问题的——当然没有人会吃那么多。而味精导致掉头发、记忆力衰退的说法也没有科学依据和实际证据。
不过最新的消息显示,欧盟食品安全局发表声明,认为摄入这类食品添加剂的最大限额应定为每天每公斤体重30毫克,如果你是一名60公斤的成年人,每天摄入味精最好不要超过1.8g,换算成鸡精大约为3.6g。再者,味精或鸡精里的谷氨酸钠,也含有钠,而成年人每日钠摄入量最好不超过2.4g,过多容易增加高血压风险,因此用了味精或鸡精,就得减少盐的用量。
实际上,味精或鸡精确实能减少盐用量,因为谷氨酸钠很能提鲜,只需一点点就能激发出食物的香鲜味,有助于减少盐的食用量。
三、使用味精、鸡精的注意事项
要注意的是,味精如果像下面这样使用,还是会有问题的:
1.做菜温度太高不宜用味精
谷氨酸钠在温度高于度时,会变成有毒的焦谷氨酸钠,虽然含量极少,但食用后对人体有害且难以排出体外,如果长期积累在体内,会造成心跳加速、手颤抖、失眠等反应。
平时我们做菜一般温度不会超过度,尤其是有水存在的情况下(水的沸点是℃);但油爆、油炸就不一样了,油锅温度可达-℃(油的沸点是℃,油锅冒泡、冒烟就表示油沸了)。因此,不要在油锅中加入味精,也不要炒菜开始就加入味精,应当在菜肴起锅前加入,这样才能发挥其提鲜作用。放得太早,就不鲜了。
2.放醋的菜不宜放味精
味精在酸性环境下不易溶解,酸性越大,溶解度越低,鲜味效果越差,像糖醋里脊、醋溜白菜土豆丝等不放味精。
3.甜味菜不放味精
味精在适当的盐分(钠离子)浓度下,鲜味才会更突出,因此,味精在咸味菜中才能发挥作用。甜味菜中放味精,不但不能增鲜,还会抑制甜鲜本味,产生异味。
4.炒肉菜不用加味精
肉类中本来就含有谷氨酸,与盐中的钠相遇加热后,自然会产生味精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钠。另外,其他带鲜味的食物如鸡蛋、蘑菇、茭白、海鲜等,都不必要放味精。
5.太凉也不宜放味精
味精在80-℃时才能充分发挥提鲜作用,凉菜温度偏低,味精难以有用武之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1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