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是化学物会致癌央视已辟谣,怕吃味精
萧艾是一个美食爱好者。她喜欢周末呆在家里研究美食,也热衷于去朋友家吃一顿饭。
最近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家里大部分厨房都没有味精。出于好奇,我问了很多身边的人,得到了褒贬不一的答案:
小刘:从小家里就不让吃,形成习惯了,所以就没买。
大禹:以前吃,现在不吃了,因为听说味精加热会致癌.
很多人不吃味精是因为有大禹一样的担心,害怕吃味精会致癌,但其实味精并没有那么可怕。
味精的“前世”:世界上最大的保鲜剂。
味精最早起源于日本。上世纪初,日本人受海带鲜味的启发,从中提取了一种叫谷氨酸钠的物质,并命名为“味素”。
20世纪20年代,中国化学家吴云发明了水解生产谷氨酸的技术,即通过微生物发酵和一系列提取过程获得淀粉等物质。提取的谷氨酸与钠结合形成谷氨酸钠,产品命名为“味精”,区别于最早的“香精”。
随着苏伟和味精的出现,餐饮业有了一个飞跃。几百年来,味精一直是世界上使用最多的调味品,是每个家庭厨房里必不可少的物品。
然而,近年来,味精因为一些谣言而从神坛上跌落。不信你可以试试百度搜味精。相关的词是“有毒”、“致癌”、“脱发”、“杀精”等可怕的词。现在很多家庭的厨房里都找不到味精了。
致癌风暴:味精高温加热可致癌。
关于味精致癌的谣言是这样的:味精在以上的高温下加热会形成有毒的焦谷氨酸钠,会引起致癌。所以有人认为做菜前要加味精,这样更安全。
这种说法符合科学依据吗?
谷氨酸钠安全吗?
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当它进入人体后,会在胃酸的作用下分解谷氨酸。谷氨酸是人体合成蛋白质的重要物质,进入血液循环后可参与人体代谢过程。
央视截图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胡小松教授曾在接受央视采访时公开表示,食用谷氨酸钠,也就是味精,是完全安全可靠的。
世界卫生组织对味精做过全面的检测,无论从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慢性毒性、致畸形性或突然变异性等方面,都没有发现味精的不安全性。
美国食品药品监管局和我国的毒理学实验也都得到了同样的结果:在目前的用量和用法前提下,长期食用味精对人体并无伤害。
所以味精不仅无害,反而还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
●高温加热的味精会致癌?
味精在℃以上的高温下加热,的确会产生焦谷氨酸钠,但却并不致癌。
首先,该加热条件下产生的谷氨酸钠的量非常小。有实验证实,在淡盐溶液中加入0.2%的味精,并在℃~℃的温度下持续加热3小时,最后仅有0.7%的谷氨酸钠产生了焦谷氨酸钠,这个量对人体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
?
其次,焦谷氨酸钠这种物质也并不致癌,只是会丧失谷氨酸钠原有的鲜味而已,所以才说味精的使用温度最好咋70℃~90℃以下,只是为了保持鲜美的味道,而非与安全有关。
虽然味精不致癌,但使用时还是要注意几点
●注意摄入量
根据欧洲食品安全局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人体摄入谷氨酸或谷氨酸盐的安全量是每天每公斤体重30mg,也就是说一个60kg重的成年人,每天摄入谷氨酸的量不能超过1.8g。
●不是所有菜都需要放味精
不必要所有的菜肴都放味精,尤其是孕妇和儿童食用的菜肴。味精虽然可以提鲜,但食物如果全是味精的味道,会使儿童不适应食物的本味,并且越来越习惯于追求味精的味道,容易形成重口味饮食习惯。
?
●延缓放味精的时间
由于味精在高温下有一小部分会产生焦谷氨酸钠,可能影响味精的提鲜作用,所以比较推荐在食物即将出锅前再加入味精,可以保持鲜味。
最后提一句,很多人因传言放弃味精转投鸡精等其他提鲜调料,以为鸡精更“天然”更安全,其实这些调料的主要成分也同样是谷氨酸钠,还多了一些食品添加剂。像这类调料只要适量食用都是无害的,其实并没有高低之分。
参考资料:
1“味精会致癌”不靠谱食用味精需要因人而异.科普中国.年5月7日
2味精添加不当,或影响健康.长沙晚报.年6月13日
3揭秘味精或鸡精真的会致癌吗?.科普中国.年11月17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