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精是害人精,或比味精的危害更大研究
味精是我们生活中常吃的一种调味品,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的钠盐,也就是谷氨酸加钠构成的味精,这两种成分本身都是非常普通的,但是有的人却认为味精容易伤害身体。
味精真的会致癌吗?如今大众对于味精褒贬不一甚至把味精列入致癌物,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直接选择忽略胃经毕竟胃经是可有可无的。
但是我们仍然要还味精一个“清白”,央视节目在北京工商大学食品学院的王成涛教授的帮助下,通过科学实验进行了辟谣:
味精形成焦谷氨酸钠有一个条件,即温度需要达到℃以上正常炒菜温度在75升10度左右,并不会产生焦谷氨酸钠,而油炸食物就可能达到摄氏度,甚至比这个温度更高,如果此时加入味精会产生一定量的胶谷氨酸钠。
焦谷氨酸钠真的会致癌吗?王成涛教授解释:
焦谷氨酸钠只是会失去鲜味,医学发现人的脑脊髓液中含有大量焦谷氨酸钠,适当补充焦谷氨酸钠可以促进大脑机能并增强记忆力,所以味精吃多了,会致癌的说法是完全不成立的。
我们做菜的时候适当加入味精,并不会释放出有太多有害物质,并且人体具有强大代谢功能,也不至于会增加癌症风险。
鸡精是“害人精”,或比味精的危害更大?研究告诉你答案鸡精的出现似乎让人们有了更多调味品的选择,鸡精的主要成分是味精,不过区别就是味精是一种单一的谷氨酸钠,而鸡精则是在味精的基础上,添加了增味核苷酸、淀粉和香料,所以鸡精的味道会比味精更加的鲜香。
事实上鸡精和味精两者本质还是一样的,都是一种谷氨酸钠盐而已,只要平日鸡精或味精食用量在安全范围内,并不会对人体造成任何致癌作用。
其实没有哪种调味品会,因为你偶尔吃一次就增加患病风险,现如今的人患病率逐年增加,大多都是因为不正确使用调味品造成的,所以关于鸡精或者味精的食用一定要遵循烹饪方式。
如何正确使用味精/鸡精呢?1.不宜在酸性食物中添加味精,如糖醋鱼、糖醋里脊等。味精呈碱性,在酸性食物中添加会使菜肴走味;
2.高汤、鸡肉、鸡蛋、水产等做出的菜肴中不用再放味精和鸡精;
3.注意咸淡程度。如果太咸,味精和鸡精就可能吃不出鲜味,食盐与味精的比例在3∶1或4∶1范围内,即可达到圆润柔和的口味,作凉拌菜时宜先溶解后再加入。因为味精和鸡精的溶解温度为85℃,低于此温度,味精难以分解;
4.在含有碱性的蔬菜如菠菜、芹菜、海带等不宜使用味精和鸡精,味精遇碱会产生氨水臭味,使鲜味降低,甚至失去其鲜味;
5.孕妇及婴幼儿不宜吃味精和鸡精;老人和儿童也不宜多食。患有高血压的人如果食用味精和鸡精过多,会使血压更高。所以,高血压患者要控制味精的摄入。
有些人大多都在纠结,到底要不要吃味精或者鸡精,但其实在日常生活中,真正不建议大家多吃的调味品主要是食盐或者糖。
因为这类调味品摄入体内之后,不仅会导致血管健康受到损伤,还可能会导致身材越来越胖,更容易增加慢性疾病风险。
所以每日食盐摄入量最好控制在6克以内,如果你同时添加了其他调味品,那么食盐完全是可有可无的;
还有些人比较喜欢在做菜的时候放入糖,但如果摄入糖分过多,不仅会破坏自身免疫力,同样会增加癌症风险,希望大家一定要科学对待。
如果你平时喜欢烹饪食物,那么每种调味品都是要合理摄入的,尤其是本身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科学选择调味品至关重要。
如果你吃了比较重口味的食物,那么就应该多喝水,促进身体排泄,减少有害物质的残留,也有助维持各器官功能,当然由于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所以选择的调味品也是不一样的。
比如高尿酸患者在生活中,就应该控制高嘌呤调味品的摄入,比如蚝油等,是不建议大量摄入的。根据自己的体质,选择适合自己的调味品以及各种有营养的食物,才能达到真正强身健体效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8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