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饭工程一期
你可以花很长时间去挑鸡精,但其实翻来覆去也就是那一小撮最优秀的老将。
我看过一组统计数据:
公募基金市场上,近3年具有连续业绩的偏股型基金经理共计人。按照10个维度对他们进行全面打分,最终评分能大于70分的只有23人,主要集中在头部基金公司。公募老将真的很稀缺,这批人经过筛选、沉淀、打磨,是值得托付的。
一旦选定后,最好能无条件地信任他们。
这种信任体现在能包容ta短期业绩的不理想,相信ta能处理好择时以及创造优秀的长期回报。
至于到底能不能实现?不知道。估计鸡精自己都不知道,但你需要相信ta。嗯,买主动型基金多少带点儿信仰。
另外我自己的一个习惯是,主动型基金不定投,但是想买时会看净值曲线,尽量在基金业绩不好,曲线处于低位,市场情绪很差(比如本周五)时下手。
·指数型基金
先说宽基指数,脑图里写了,建议用小规模的指数增强型基金替代,收益可以增厚一些。注意这里有两个限定条件:
①小规模,因为规模很有限,所以打新股的收益可以有效体现在净值里,只此一招,几乎可以躺赢。②增强型,说明鸡精会用各种量化手段努力跑赢指数。
宽基指数的意义还在于你可以用它来全面做多中国核心资产,这个逻辑是非常通畅的。
举个例子,我们选择5个指数来构建一个「做多中国组合」:
25%上证50-上交所TOP50公司
25%深红利-深交所TOP40公司
25%双创50-创业板+科创板TOP50公司
13%恒生科技指数-港交所新经济龙头
12%中国互联网指数-港美股最好的中国互联网公司
再说行业ETF,有非常多行业和主题,我更推荐从逻辑强胜率高的行业下手,比如消费、科技、医药、高端制造。
买指数基金最重要的是看估值,核心是择时,在低估时买入,在高估时卖出,实现低成本的胜利,并不需要长期持有。
说白了,指数基金买的是高胜率。
至于赔率(涨幅)不用报多少预期,毕竟是指数基金,也不可能太高。像年~年的科技、医药、芯片,年的新能源汽车,这些同时迎来估值+景气度+业绩三击,一年翻倍的行业ETF并不常见。
至此,逻辑就很清晰了:
有明确低估的标的,可以选指数基金。不怎么确定,但又不算贵的时候,可以选主动型基金。
●
最后是一些投资心态和技巧方面的事。
首先我高度认可定投的思路,因为它兼顾储蓄和投资。
你能做到持续买入,持续囤,其实已经在和时间做朋友了。多年以后哪怕回报率一般,但资产体量绝对很可观。
另外账户尽可能地少,这样方便管理。比如一个支付宝账户(场外基金)+股票账户(场内基金)足矣。最好不好这边一点儿,那边一点儿,不够折腾的。
要对持有的基金有最基本的跟踪,知道基金的季报、年报去哪看,重点看4个部分:
还要会观察持有的指数基金的估值。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2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