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一个被误会了近40年的调味品有害

冰晶玉粒众人夸,广在寻常百姓家。为使人人添美味,牺牲自我去无楂。味精,起源于日本,是日本的一名大学教授,在偶然间发现煮海带时所蒸发的棕色晶体,这种晶体被叫作谷氨酸,它能产生极大的鲜味,将这种晶体再次提纯加工后,就变成了谷氨酸钠,也就是我们现在吃的味精!

以前,提起味精,它是家家户户菜肴提鲜的佳品。说句不夸张的话:现在提起味精,真的是谈精色变!很多人认为吃了味精对健康不好。有的人说:吃味精致癌;还有的人说:吃味精头晕;还有的人则说:吃味精掉头发等等,总之,吃味精就等于喝了一碗“大朗的药”!

别人不说,老于的媳妇也是这样,从认识开始,就明确告知我,家里做饭不允许用一粒味精,并且还说,两鬓的白发,就是因为以前吃味精吃的!而且她还找到一本《韦氏词典》,是美国最畅销的一本词典,里面就有关于味精的一个词条!

词条叫作:中国餐馆综合症(ChineseRestaurantSyndrome),而这个词条的由来,是根据一位美籍华人的自述,说自己在美国的中餐厅就餐结束后,出现了四肢发麻,头晕等症状,之所以会这样,就是因为吃了添加味精的中餐食物。

那么问题来了,饭菜不让放味精,那用什么调味呢?我家媳妇提倡只用盐,而我身边的很多朋友建议我用鸡精,说鸡精不仅提鲜好,比味精还有营养,吃起来也更健康。所以,今天老于不说菜谱,不讲厨艺,就说一说,味精有害到底是真是假!

吃味精真的有害吗?

吃味精有害?味精表示我不背这个锅!首先,以前的味精是由多种粮食经微生物发酵,再经过提取、提纯后精制而成的;而现在的味精则是以碳水化合物为主,例如淀粉、糖蜜或者是大米等为原料。

但是,无论是以前的味精还是现在的味精,其主要成分都是谷氨酸的钠盐,也就是谷氨酸钠的商品名和俗名。所以,从原料上来看,正常食用味精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而且我国在年就已经独立完成了味精的长期毒理试验,并没有发现食用味精有任何不妥。

小贴士:味精无害不代表可以大量食用!为啥呢?大家注意,味精的成分就是谷氨酸的钠盐,味精吃多了一样也等于盐摄入多了。所以,味精适量的提鲜调味即可,切记不要认为,放的越多就越好!

味精如何使用才正确?

有耐心的朋友,相信看到这里就会说了:味精谁不会用啊!做饭的时候,放点进去不就得了!这还用说啊?其实,味精在使用上有很大的讲究,如果使用的对,不仅可以提升饭菜的鲜味,用量还少!

1、味精+盐=最佳拍档

很多朋友认为味精就是鲜味,其实错了!味精有5种味道,分别是:酸、甜、咸、苦、鲜。很多时候我们下馆子,有些凉拌菜吃起来微微的苦涩,那就是味精放多了,或者是放的不对所引起的。

一般来说,味精的5种味道所占的百分比为:鲜味71.41%,咸味13.50%,酸味3.4%,甜味9.8%,苦味1.7%。而味精在与盐搭配组合后可以最大程度体现味精的鲜味,同时还能起到抑制酸味、苦味的作用。

2、温度对味精的影响

味精在遇到高温后,尤其是在加热到度以上时,鲜味开始急速下降,当加热到度以上,且长时间加热时,还会生成焦谷氨酸钠,不仅没有鲜味了,对人体也会产生危害。

所以,对于长时间烹炸或者是烧烤的食材,不建议提前使用味精,而是在出锅前使用,这样短时间的高温,味精并不会析出有害物质,这也说明味精的稳定性非常好。(根据我国的实验数据,把味精加热到度,且加热时间为3个小时,所析出的焦谷氨酸钠为0.%,这点有害物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3、酸碱度对味精的影响

很多朋友在拌凉菜时,例如凉粉,需要放大量的食醋时,发现味精放的挺多,但是没有鲜味,反而酸味更大了。其实,这就是酸碱度对于味精的影响。一般PH值6到7时,鲜味最足,PH值再低于3时,鲜味最低,PH值大于7时,则味精会成为毫无鲜味的样子。

一般来说,味精在弱碱和弱酸的环境下,鲜味能最大程度的体现,过酸或者是过于碱性都不行。所以,做饭的时候,要注意,如果是过酸过碱的菜肴,不建议放味精。那样不仅没有鲜味,还可能会夸大别的味道。

——老于说——

最后,说一说鸡精吧!很多朋友认为鸡精比味精好!其实,买鸡精的时候,大家看一看配料表,你就会发现,鸡精的主要分成就是味精。说白了,鸡精是把味精当作主料,在这个基础上制作出来的一种复合调味料。

而味精则属于单一调味料,二者是不同!所以,今后在家做饭,切记别再说吃味精有害了。根本就没有这回事!若是不信的朋友,不妨看看自家的鸡精,上面的配料表是不是主要就是味精!我是馋嘴老于,感谢大家的观看,谢谢!#夏日美食攻略#

往期精彩推荐:

风靡印度的“咖喱”,为啥在中国火不起来?4点原因让顾客难接受入伏后,吃西瓜不如吃它,开胃散寒营养高,建议老人孩子要常吃6种名气大却“难吃”的美食,本地人吃不腻,外地人不想吃第二次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854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