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度易主的福建电池品牌连续28年市场
中国有很多民族品牌被外资收购,例如中华牙膏、小护士、丁家宜等日化品,哈尔滨啤酒、水井坊、益力等酒水,太太乐鸡精、徐福记等食品。其中有延续辉煌,也有被雪藏乃至消失。不过要说命运最曲折的,非南孚电池莫属。鼎盛时期被外资掌控,任人宰割10余年,重归国人手中后,又几度易主。
相信大家对于这个品牌不会感到陌生,“一节更比六节强”“遥控车用过,遥控器还能接着用”等广告语可谓深入人心。作为国内先进的电池科技公司,其碱锰电池产品已连续二十八年(-)位居国内市场销量第一,“每卖出10节碱性电池,就有8节来自南孚”,并且销往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
陈来茂与妻子陈永兴南孚电池的前身为创立于上世纪50年代的南平电池厂,刚开始不过是一个小作坊,由7名工人组成。再加上位于偏远的山区,技术远远落后于同行。直到70年代中期,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化学系的陈来茂被调入南平电池厂,情况才有所改观。
他亲自跑到北京、上海,和当地的大电池厂联营,通过借牌加工,赢得了一线生机。不过这并非长久之计,随着合作终止,南平电池厂再次陷入困境。陈来茂曾想让某大厂收购,可是对方却不屑一顾,一个山沟沟里的小厂能干什么。正所谓不蒸馒头也得争口气,他决定自己做产品,带领工厂活下去。
借一次出国考察的机会,陈来茂找到发展方向。他发现碱锰电池已经在国外占据相当大的市场,而国内几乎是空白。“要干就干大的,做世界一流的产品”,他四处奔走、多方周旋,于88年成立了南孚电池,这也是我国电池行业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
成立仅两个月,便迅速引进日本的LR6碱锰电池生产线,成功抢占先机。之后,随着BP机的畅销,五号、七号碱锰电池的需求大幅增长,陈来茂当机立断,引进国内第一条七号碱锰电池生产线关键设备。南孚电池得以迅猛发展,销量占据国内过半市场份额。
90年代末,引进外资风潮兴起,“用市场换技术”成为流行口号。在各方的撮合之下,摩根斯坦利等外资公司出钱入股,中方则以南孚的股份作为出资,共同在香港成立中国电池公司(中方占股51%)。
谁曾想这竟然是引狼入室。由于香港百孚公司、基地总公司的子公司相继转让的股份被摩根士丹利收购,中方控制权就此旁落。03年的时候,竞争对手“金霸王”所属的美国吉列集团,瞅准机会以1亿美元拿到了南孚的控制权,摩根斯坦利获利退出。
结果可想而知,南孚沦为了代工厂,生产线、销售渠道均被占用,销售额一度下降得非常严重。还被迫放弃海外发展战略,导致一半产能闲置,陈来茂黯然辞职。两年后,宝洁公司以亿美元并购吉列,南孚跟着换了新东家。然而处境却变得更加糟糕,源源不断地为金霸王“输血”。
七年前,宝洁自身战略调整。晖鼎投资抓住机会,花了5.8亿美元将南孚电池买下。在外漂泊11年,终于重回中国人手中。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随后南孚装入亚锦科技的“壳”中。鼎晖总裁焦树阁,摇身一变成为亚锦科技董事长,并通过两次关联交易套现26.46亿元。
年10月底,安徽著名连锁商超集团安德利发布公告称,拟以现金支付的方式购买亚锦科技36%权益,从而控制其核心资产——南孚电池。换言之,这个民族品牌将第五次易主。
结语从业绩上来看,南孚电池过得还不错。近三年营收分别为27.05亿元、28.48亿元、33.26亿元;净利润分别为5亿元、5.51亿元、6.43亿元,呈不断上升态势。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8.8亿元,净利润4.56亿元。
但在资本市场频频碰壁的这些年间,南孚错失了锂电池的风口,失去成为并肩宁德时代、松下、LG的科技企业。此番即便实现上市梦,也难言成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8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