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被舆论杀死的莲花味精蒙冤二十余载

致癌、脱发、杀精......

“味精”作为一种常见的调味剂,被赋予各种各样神乎其神的“功能”。这些谣言不知从何而来,甚至在官方还没有给出科学的依据时,就闹得人心惶惶。

而深受其害的就有我国曾经的国货顶流——莲花味精。

莲花味精曾经可以说是几乎垄断了我国调味料的市场,可是在味精谣言爆出来之后,迅速走向了低谷。

本已经被大家遗忘在脑后的品牌,这段时间却再一次因为添加剂风波而迅速蹿红,大家纷纷在社交平台晒出了家里的味精。

莲花味精这些年经历什么?而它又是如何在众多“科技与狠活”的产品中依然存活的呢?

莲花应运而生

在莲花味精还未批量销售之前,味精对于各个家庭来说就像是奢侈品,最早的国产味精诞生于年,只是一斤味精居然能卖到将近八元。

要知道那个时候,高小教师一个月的工资也就20元左右,小学校长的月薪也只有40元。味精并不是家家户户都吃得起的,那时候的家常菜都是带着食材原本的味道。

现在的“下馆子”有时候还不如家常菜丰盛。而在当时,下馆子才能够享受到味精调味之后的高档美食,因此“下馆子”才总会被说为“吃顿好的”。

六几年的时候,在常见的饭票里,除了米、面、油、家禽等之外,还有一种就是“味精票”,每家每户可以凭借着这个饭票去统一领味精,只是数量是有限的。

在味精如此稀缺的情况下,一朵花在人迹罕至的贫瘠土壤上绽放。

年,莲花味精在河南项城应运而生。莲花味精打着“坚持粮食酿造”的口号,很快就因为物美价廉,在调味品界闯出了一片自己的天地,并且在成立15年后成功上市。

最开始的时候,莲花味精一年之内仅仅能生产吨,这远远达不到全国的需求。于是公司一步步提升提纯工艺,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将规模扩大,数量增多,终于在上市的时候达到了八万吨的年产量。

这八万吨的年产量基本达到了需求,让莲花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达到了近百分之五十。

或许大家对于这些数字并没有直观的概念,那么转换成产值,上市前的十五年间,莲花味精的产值由万增加到了22.3亿元,稳居世界味精产量第一的大佬位置。

河南项城这个占地面积并不算大的城市,却因为莲花味精的创立而变成了许多打工人梦寐以求的天堂。

那个时候项城几乎有三分之一的市民都在莲花味精厂里打工,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莲花味精的货车,上面印着公司的标志,穿梭在各个临近城市送货。

年,莲花味精的“莲花”商标被国家工商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莲花味精就像是天之骄子,本以为会在万众瞩目之下,走上更高的巅峰,可谁知这巅峰爬了一半,在年的时候,就骤然跌落谷底。

谈“味”色变

年的时候,网络上有了一些传言,“味精吃多了会变笨”“味精会致癌”“吃多了还会杀精”。这些言论呈现井喷式爆发,没有人拿得出确切的依据,但每个人心中都种下了怀疑的种子。

怀疑的种子一旦种下就会生根发芽,甚至愈演愈烈。各个超市的味精开始出现滞销的情况,不仅如此甚至一些客人,在饭店吃饭时也会询问“这道菜里有没有放味精”。

从开始的家家户户的“宠儿”到现在的谈“味”色变,莲花味精的巅峰之路似乎是走到了尽头。

而随着味精的没落,鸡精逐渐占据了原属于味精的市场。

“鸡精更加健康”“鸡精没有危害”在网上渐渐传开,不仅仅是莲花味精一家,多个生产味精的公司都遭到了灭顶之灾。

只是莲花味精站得越高摔得也就越重,以前超市的调味料区,味精占据了大多位置,谣言之后,鸡精取代了味精的位置,成为了货架上的宠儿。

市场的萎靡为莲花味精带来了极大的伤害,从年至年,莲花味精就提出了四次重组计划,但是均以失败告终。

曾经的莲花味精工厂,巍峨的大楼中满是繁忙的工人,可如今这座大楼却已经荒废,断壁残垣中仅剩下破旧的机器,诉说着曾经的辉煌。

登记的工人从原来的九千到现在的仅仅一千多人,利益也是一降再降,甚至曾经走到了濒临“破产”的边缘。

那么味精究竟是否会致癌?

谣言止于智者

答案是否定的,味精致癌的说法既没有科学的依据,也没有临床的证明,反而是之后有许多学者对“味精致癌”这一言论进行澄清。

味精的主要成分叫做“谷氨基酸”,是一种由蛋白质分解而成的氨基酸,很容易被人体所吸收。吸收快代谢快,如果只是平常用于饮食,是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的。

至于网上说的鸡精比味精要健康,也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反观鸡精的成分表,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味精。这好比是“取之于蓝”的道理,但是不能说其一定“青于蓝”。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味精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呢?只有在量达到了一种程度的情况下,才会造成量变引起质变。但是不仅仅是味精,任何调味料吃太多都会对身体带来不同程度上的伤害。

总结下来就是:味精致癌、味精变笨、味精杀精都是毫无依据的谣言。

出淤泥而不染

而最近莲花味精再次出现在大家伙的视线之中是因为食品添加剂事件。

年的时候,一位博主的测评视频在网上蹿红,蹿红的原因是他测评的产品是家家户户都不可缺少的一种调味料——酱油。

而这个酱油的品牌还是行业内的龙头产业,超市里是随处可见,伴随着一代代人成长的生活必需品。

爆料的内容主要是,酱油中含有大量的“科技与狠活”,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添加剂。有网友甚至评论“这配料表比我的命都长”,此事一出,在网上议论纷纷。

很快就有网友扒出来,这个牌子的酱油还搞“区别对待”,国外版的配料表是干干净净,都是纯天然的大家都看得懂的成分。而国内的配料表却是这基那酸,浩浩荡荡的添加剂开大会。

“难道本土研发的酱油还要入乡随俗?”网友对此事是议论纷纷,在这款酱油被推上舆论的高峰时,另一个熟悉的身影被拿出来当做对比的例子,那就是我们老国货——莲花味精。

大家纷纷想起了这位被遗忘的“老朋友”,甚至有些新一代的年轻人表示自己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牌子。

莲花味精在低迷了许久之后再次获得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732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