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一碗岐山臊子面,诉不完的浓浓亲情
周五中午,弟弟打电话来说,母亲已经准备好了臊子面,晚上叫我们都回家吃饭。放下电话,看着眼前的快餐盒饭,顿时无法下咽。
脑海里全是那晶莹透亮的臊子汤里,泡着微黄的手工面条,不仅狠狠咽了几下口水。
下班后,不耽误一秒钟,接上孩子们和弟弟一起直奔老家。
母亲正在厨房里忙活着,手工面条已经擀好,整齐地码放在竹帘上,臊子汤在大锅里刚刚煮开。
一股香扑鼻而来,孩子们跳着闹着,说:姥姥家的厨房最香了!最喜欢吃姥姥做的饭!
母亲满脸笑容地说:今天咱们吃岐山臊子面,绝对好吃的臊子面!快去洗手!
孩子们蜂拥着走了,我一遍帮母亲剥蒜,一边对母亲说:妈,您这年龄大了,擀面很辛苦,以后就买现成的吧!
母亲却说:擀面有什么辛苦的!我还年轻着呢。再说了,什么东西不是自己做的吃着才放心啊!
初冬的天气已经很冷了,但屋子里热气腾腾的臊子面,每人手捧一碗,吃面喝汤,和家人唠着家常,欢声笑语,已经把屋里屋外的冷气都赶走了。
吃完饭,孩子们闹着去玩耍了,我一边洗碗一边跟母亲请教岐山臊子面的做法。母亲说,岐山臊子面好吃,但工序复杂,你上班忙,怕你没时间做这些。
我说,没事,我拿本本记下来,下个周末你等着吃就行了!
首先是和面,和面很简单,但为了面条劲道,可以在里面加一点点盐和一点点碱,不但擀的时候不容易粘连,吃起来也有嚼劲。
肉臊子是岐山臊子面的灵魂,首先把肉肥瘦分开切,油热先下肥肉,待肥肉发黄的时候,里面的油脂都炒出来了。
然后放葱姜、瘦肉,花椒、八角、香叶、岐山醋、酱油、食盐、辣椒等调料,最后加水烧开小火炖30分钟就好了。
肉臊子的灵魂是岐山醋,纯手工、纯粮食酿造的,香味悠远。
蔬菜要讲究五颜六色,红的胡萝卜、白的土豆、黑色的木耳、切块的鸡蛋饼、还有黄花菜。
烧汤,八角桂皮干辣椒姜片炒香后,加点醋,烧开后加水,再加盐、鸡精、白糖、十三香调味,煮开后捞出调料,放入肉臊子和蔬菜,臊子汤就煮好了。
煮好手工面,浇上臊子汤,热腾腾的岐山臊子面就做成了!
我自己做了几次,虽然做得不如母亲做的好吃,但味道也算不错,每次叫母亲到城里来吃我做的臊子面,她都不愿意来。
她说:你们城里做不出咱岐山的味道,想吃了回来我给你做!
我知道,母亲想念儿女们,担心他们太忙太累,又离不开生活了一辈子的家乡。
母亲闲不住,总是把肉臊子做好冻在冰箱里,回城的时候让我们带着。
所以,我家的饭桌上,从不缺香喷喷的岐山肉臊子,随便舀一勺用来做汤、炒菜,既方便又美味。
我知道,母亲是用这种独特的方式来表达她对子女的爱。这岐山臊子面对我来说,就是浓浓的母爱。
经常吃岐山臊子面,不能不知道它的由来,关于岐山臊子面一段有趣的历史传说。
很久以前,岐山县有一个富庶的人家,这家的儿子娶了新媳妇,新媳妇心灵手巧,尤其擅长做面食,全家人都喜欢吃她做的面,尤其是小叔子。
后来,小叔子在城里做了官,仍然喜欢吃嫂子做的面,他称这面是“嫂子面”,谐音就是“臊子面”。
岐山臊子面的做法经过多年流传到现在,已经被列入陕西“西府名吃”的榜单,还被列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曾被《舌尖上的中国》等媒体专题报道介绍过。
每次心头再次惦念起岐山臊子面的美味时,心中满是对母亲的挂念和对故乡的向往,于是不知不知觉间加快了回乡的脚步。
#美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2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