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年说鸡精,鸡精到底能不能放心吃

我们日常烹制菜肴会经常使用到鸡精,鸡精是一种以新鲜鸡肉、鸡骨、鲜鸡蛋为基料,经过蒸煮、减压、提汁等工艺后,配以盐、糖、味精(谷氨酸钠)、鸡肉粉、香辛料、肌苷酸、鸟苷酸、鸡味香精等物质复合而成的具有鲜味、鸡肉味的复合增鲜、增香调味料

鸡精大有替代味精之势,那么鸡精和味精有哪些区别呢?

1现在市面上出售的鸡精中都含有30%-45%的味精,即鸡精是在味精的基础上增加了多种调味剂

2鸡精可以用于味精应用的所有场合,适量加入菜肴、汤食、面食中

3鸡精除含有谷氨酸钠外,还含有其余的多种氨基酸以及蛋白质和维生素等.营养价值比味精更高

4比较鸡精与味精的鲜味,鸡精较综合、协调。在使用对象上,二者有区别,但并不严格。一般来说,若菜肴本身的特征和风味比较突出的,如畜禽肉类,以用味精为好;若烹饪对象的特征和风味不明显,如馅类和汤菜,则用鸡精为好

烹制菜肴时使用鸡精确实味道鲜美,但鸡精使用不当却会带来种种危害

国外报道较多的是,摄入谷氨酸钠会引起像舌头麻木、头晕、体虚、焦躁、口渴、心慌等症状,称之为“中国餐馆综合征”。这种说法虽没有得到国内外专家的一致认可,但可以肯定地说,控制味精和鸡精的用量是有益无害的

1通常每人每日摄入味精不要超过6克,否则就可能产生头痛、恶心、发热等症状

2过量食用味精也可能导致高血压

3习惯吃添加了鸡精或味精的菜肴,会让人对谷氨酸钠产生依赖性。若一旦不用,就可能缺乏食欲

4长期大量摄食谷氨酸钠,会导致人的视网膜变薄,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5小儿长期摄食谷氨酸钠,日后容易发生味觉迟钝

为了给菜肴增色,鸡精不可或缺,但为了避免过量摄入鸡精对健康造成负面影响,要控制鸡精的用量。此外,除了控制用量,还有许多注意的地方

1鸡精含有核苷酸,核苷酸的代谢产物就是尿酸,所以痛风患者慎食,高血压患者忌食

2鸡精溶解性较味精差,如果不是做汤菜,应先溶解再使用,尤其是凉拌菜更要注意

3鸡精在70℃-90℃的条件下,所含的谷氨酸钠溶解度最高,但当受热达到℃以上时,鸡精中的谷氨酸钠就会变成焦化谷氨酸钠,不但失去鲜味,还有一定毒性,在体内难以排出,长期积聚,会使人出现心跳加速、手抖、失眠等症状。所以,应该避免让鸡精在烹调时过度

受热,为此鸡精(和味精)应在菜肴出锅后投放,这时温度在90℃左右,鸡精中谷氨酸钠不仅能充分溶解,还能突出其特有的鲜味。

4不宜在含有碱或小苏打的食物(如馒头、包子皮)中使用鸡精或味精,因为在碱性环境,谷氨酸钠会生成有不良味道的谷氨酸二钠,失去调味功能。鸡精也不宜在糖醋鱼等酸性菜肴中使用

5在烹调鸡、鱼、虾特别是海鲜时,这些食物本身就含有鲜味成分,如果再放鸡精(或味精),就会破坏食物固有的味道

6忌在炸制和用火熏烤食品时使用鸡精(或味精)

7鸡精的吸湿性强,比味精易受微生物污染,故应瓶装密封保存,要避免受潮,开盖后不宜长期存放,每次用后要盖严

8分娩三个月内的母亲和婴幼儿所食的菜肴不宜加入味精。因为谷氨酸钠会通过乳汁或食物进入婴儿体内,与婴幼儿血液中的锌发生特异性结合,导致婴幼儿缺锌

参考资料:

1项阳青主编,生活中不可不知的食品安全知识,青岛出版社,.06.

2李拥军,孙建云主编,冯新昌,吴得海副主编,食品安全常识集萃,甘肃文化出版社,.06.

3刘政编,家庭膳食百事通种食物健康指南,四川人民出版社,.01.

4犀文图书编写,饮食宜忌例,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03.

注:图片来自网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198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