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吃蚝油是好是坏医生这3种调味品,尽量
蚝油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调味品,很多人在炒菜的时候喜欢放上蚝油,达到提鲜的效果,而且蚝油当中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等营养素,适当吃蚝油,比吃酱油更健康一些。
不过这几年来网上对于蚝油的争议性比较大,很多人说吃蚝油会增加癌症风险,真的是这样吗?难道蚝油就不能吃了吗?
耗油的功效
蚝油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和多种氨基酸,可以用于补充各种氨基酸及微量元素,其中主要含有丰富的锌元素,是缺锌人士的首选膳食调料;
蚝油中氨基酸种类达22种之多,各种氨基酸的含量协调平衡,其中,谷氨酸含量是总量的一半,它与核酸共同构成蚝油呈味主体,两者含量越高,蚝油味道越鲜美。
中国癌症高发,是蚝油惹的祸吗?
中国医学科学院陈万青教授论文中指出:年我国的癌症数据,约为万新发癌症和万例癌症死亡病例。
所以说,我国癌症高发一点都不为过。
癌症的出现与多种因素有关系,也与平时的饮食习惯有着密不可分,正所谓“病从口入”,所以人们也越来越质疑蚝油的致癌性。
其实关于蚝油会致癌的说法,主要是源于其中的提味成分——谷氨酸钠、呈味核苷酸二钠等物质。其实除了蚝油以外,味精和鸡精当中也有这样的成分,所以在民间也一直流传着“吃味精会致癌”的说法。
但其实到目前为止,并没有相关科学能够证明这种物质有毒,只是说明在℃之下,谷氨酸钠的鲜味会容易丧失,但人们的日常烹饪基本不会达到度左右,所以正常使用耗油是不会致癌的。
但吃蚝油建议还是要适量,因为蚝油的主要材料是生蚝,属于海鲜,吃太多有可能会导致尿酸增高,如果原本就是痛风患者,则更要避免过量进食。
如何正确使用蚝油?
●蚝油加热不可过久
蚝油需要加热才能激发出鲜味,不过这鲜味并不是加热的越久就越浓郁,可能还会随着温度升高,所含有的鲜味反而慢慢流失,起不到提鲜的作用。
所以想要菜品炒出来好吃,蚝油应在临熄火上碟前趁热加入。
●耗油的保存
没有经过发酵处理,所以很容易变质,是不是经常发现蚝油长毛了?就是保存不当所致,发霉的蚝油不要吃,即使只有瓶口长毛了,也会危害健康
没打开的蚝油可以常温保存,一般保质期为2~3年,但打开后就必须冷藏保存,保质期也大大缩短,只有半年左右,尽量在这个时间内吃完,建议买小瓶的蚝油,吃完再买,比较新鲜,大瓶的放时间长了会氧化,品质下降。
●不是越多越好
有些人觉得蚝油放得越多,食材会越鲜,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不是说放多越多就越好,因为蚝油本身是浓缩而成的,所以我们每次炒菜的时候只要放5毫升左右就可以了,多放无益。
●减少盐的用量
蚝油含钠量高,20g蚝油就约等于2.5g盐,而过多进食钠,可能会加重或诱发高血压、胃病等疾病,所以建议在使用蚝油调味的时候,就要减少盐的用量。
医生:这三种调味品,尽量少吃
1、鱼露
鱼露又称鱼酱油,味道与蚝油相似,都是由海鲜材料制备而成的。我们烹调食物时加入一些鱼露,就可以提鲜并且增加海鲜味,从而使我们的食物变得更加美味。但是鱼露的致癌性却比蚝油要高得多,因为鱼露在制备过程中也会产生致癌物质亚硝酸盐。
除此之外,鱼露遇潮容易霉变成白地霉,我们知道白地霉是一种致癌物,并且会引起胃黏膜损伤,极易导致恶性肿瘤的发生,所以为了大家的健康,在生活中我们还是尽量少吃一些鱼露。
2、鸡精
鸡精的主要成分包括味精、食用盐、大米、白砂糖、核苷酸钠盐、食用香精、鸡肉等,其中含有大量的钠,对于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等容易发生水肿的人群来说,食用过多可能会加重水肿。
同时鸡精中的钠需要通过肾脏排出体外,摄入多会增加肾脏方面负担,尤其对于肾功能障碍的人群更加不利。鸡精食用过多会导致血液中的谷氨酸含量升高,影响机体新陈代谢,导致人体缺锌。
3、自榨油
自榨油名副四海,简单来说,自榨油是一种纯手工榨的油,不仅在民间十分流失,盛行于农村,就连城市的人听闻自榨油之后,也觉得是纯天然食材,甚至要比超市桶装油要好,可事实真是这样吗?
通常工厂在榨油之前,会对原料进行严格检测,确保没有霉变的原料。而小作坊没有专业的技术设备,很可能使用受到毒素污染的原料。
一些油料作物,比如花生、玉米等,在储存期间如果发霉,便会滋生黄曲霉素,而小作坊的花生榨油厂,因缺乏除去有害物质工艺,难以将霉变的花生过滤出来,进行精练,就很容易导致黄曲霉素残留。
而食用了含黄曲霉素的花生油,便可能提升癌症的发病风险。你了解了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7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