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菜时别放太多的调味品,有2个好处
我们平时炒菜时少不了各种调味品,常用的调味品主要呈咸、甜、酸、辣、鲜、香等味。咸味调味品有盐、酱油、酱类制品;甜味调味品有食糖(包括白糖、红糖)、蜂蜜、饴糖、冰糖等;酸味调味品有食醋、番茄酱等;鲜味调味品有味精、鸡精、蚝油、虾油、鱼露等;香味调味品有茴香、桂皮、花椒、料酒、芝麻油、桂皮酱、丁香等。
但对于老年朋友来说,平时炒菜还是尽量少放调料,这有2个好处。其一是减少盐和糖的摄入,其中盐是百味之首,离开了它食物将寡淡无味;糖也是重要的调和剂,能够给人带来愉悦感。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盐和糖是基础的调味品,但吃多了却暗含风险。盐中的钠虽然是人体必需的元素,但摄入过多就会有损健康,会诱发高血压、引起水肿、伤害皮肤,还容易诱发胃癌。糖虽然美味,但多吃容易造成儿童龋齿,还容易长胖,诱发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病,对健康不利。
尤其要注意的是,很多人为了追求菜肴美味,经常使用的酱油、豆瓣酱、蚝油、鸡精等都含有不少盐,而有些人做饭,几乎样样都加,这无疑会导致摄盐量大大增加。我国营养学会建议每天盐的摄入量不超过6克,其中还包括酱油、味精等含有钠的调味品。建议每天摄入添加糖的量不超过50克,最好不超过25克。平时炒菜时其实只放一点盐或海鲜酱油就可以,鸡精味精也少用。怕炒出来的菜不好吃,可以多用葱姜蒜或花椒等调味,这样炒出的菜清淡可口,还保留了食材本身的原汁原味。
其二是保护老年人的味觉。随着年龄的增大,老人的味蕾、舌乳头萎缩,味蕾减少,味觉减退。当然这与很多因素有关,包括口腔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都会导致味觉减退。如果饮食中加入太多调味品,特别是刺激性较强的,比如辣椒、大料等,容易导致味觉减退加速。比较明显的就是很多老人“口重”,做菜时若放入和以前同样多的调料会觉得“饭菜不香”,进而越来越追求味觉的刺激形成恶性循环。
作者:李爱康
责任编辑:李雅琴
医学审核:姜峰
出品人:胡丽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4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