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精味精有害健康你们还敢吃吗
做菜除了放点油,放点盐,放点醋之外,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加点味精或鸡精吧?别跟小红帽说你绝不放味精,即便你不放味精,难道你不出去吃饭吗?外头的餐馆可都是放味精/鸡精的哦!
在中国历史悠久的饮食文化里,“鲜”字一直占据重要的位置,而味精自从诞生之日起,就为调理饮食的鲜味立下汗马功劳。不过,你一定听过味精/鸡精有害健康的言论,今天小红帽就来一探这种常见调味品的真相。
味精
味精是怎么来的?
味精是以淀粉(通常是玉米淀粉)为原料利用发酵工艺制得的谷氨酸单钠结晶。以国家标准,其成分99%以上为谷氨酸钠。谷氨酸是人体需要的氨基酸之一,存在于几乎所有食品当中,钠则是食盐的主要成分。年,联合国食品添加剂委员会认定,味精是一种安全的物质,除了2岁以内婴幼儿食品之外,可以添加于各种食品当中,其最佳呈味浓度是0.1%~0.5%。
味精有害健康?
吃味精有害健康的说法流传甚广,最早认为味精有害的说法来自美国。即味精引起的“中国餐馆症候群”,但后来大量的研究表明,所谓味精引起的“中国餐馆症候群”的说法是毫无根据的。还有味精加热(℃)产生“焦谷氨酸钠”从而导致癌症的说法。这种说法也不太符合实际,因为家庭烹调时的温度通常较低,不足以引起该种变化——除非炒菜时直接把味精投入热油中。
总之,已经有很多权威机构指出,味精是无害的。当然,说味精无害,并不意味着吃越多越好。对味精的正确态度是可以放心食用,但不能没有节制。
鸡精
鸡精是鸡做的吗?
鸡精是近几年日益流行的新型调味品。很多人被“鸡精”这个名字迷惑了,以为鸡精就是“鸡肉的精华”。如果真是鸡肉的精华,那肯定是有营养的,但事实并非如此,大部分中低档鸡精产品其实和鸡肉没有任何关系,只是其中添加了味道和鸡肉相同的人工香料罢了,“鸡精无鸡”。
鸡精的国家标准中也没有“必须含鸡肉”或者类似的规定,即使某些高档产品含有鸡肉、鸡干粉、鸡油、蛋白质水解物、蔬菜粉等,其作用也只是使味道更加逼真、全面,因为用量极小,营养价值其实微乎其微。因此,诸如“鸡精比味精更安全”、“鸡精是天然的,而味精是合成的”之类的宣传实不足信。
鸡精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与味精相比,鸡精的成分要复杂得多,其味道比味精要丰富,没有味精食后的那种口干感,口味协调性好,滋味鲜美醇厚。鸡精的主要成分有:味精和盐,占据了鸡精的主体;增味核苷酸,主要是鸟苷酸和肌苷酸,是在肉类食物中天然存在的鲜味物质,有强烈的增效作用。鸡汤、肉汤或鱼汤喝起来味道醇美,就是这些成分的功劳,这也是“鸡精”这一称谓的来历。当然,鸡精中使用的上述物质并不是从肉类中提取的,而是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制得的纯品。鸡肉、鸡骨提取物、鸡蛋提取物、鸡油、蛋白质水解物、蔬菜粉等。香辛料和糖,使鸡精的风味更醇厚、丰富。
鸡精含有味精,但成分比味精复杂,纯度不及味精,所以烹调时用量要比味精大,通常是味精的5倍。根据经验,每千克水或菜肴中加入10克鸡精(即1%比较合适)而味精的用量则为2克(0.2%)。另外,鸡精的味道比较丰富、和谐,但是鲜味不如味精突出,所以做鱼、海鲜、三鲜汤之类的菜最好用味精,而其他炖菜、肉菜用鸡精可使味道更加自然和丰富——当然你做菜时乐意用哪种就用哪种好了!
味精、鸡精都含盐!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鸡精本身含有一定量的食盐,如果在炒菜和做汤时用了鸡精,用盐量一定要相应减少。味精虽不含食盐,但含有“钠”,也属于“隐性食盐”。
怎么吃才最好?
味精在弱酸性(pH6.0左右)鲜味最强,在碱性条件(pH7)时失去鲜味,所以略加少量醋可使味精的鲜味增强。
鸡精中的核苷酸类物质容易被食品中的磷酸酯酶分解,故最好在菜肴加热完成之后起锅的时候再加鸡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