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鸡精有害,会致癌不知道真相就别急着
流言:听说味精吃多了不好,所以我们家现在完全不吃味精了,我们做饭都用鸡精和蘑菇精的!
真相:味精在都市传说中具有许多危害,这些“危害”在不同的传说版本中也不尽相同。许多人“相信”味精有害,除了这些都市传说,很重要的原因是认为它是“化学工业品”。小编表示,知道真相的我眼泪要掉下来了。鸡精的那些真相“鸡精”只是冒充鸡的亲戚鸡精的包装上常常画着一只老母鸡,甚至有“用上等肥鸡制成”之类的说明。很遗憾的是,包装是丰满的,但现实是很骨感的,它并不像想象那样主要由鸡肉制成。
鸡精的主要成分通常是食盐、麦芽糊精和味精,味精的数量通常会超过真正来自天然食品的成分,占到总成分的40%左右,盐占到10%以上。鸡精的鲜味,主要还是味精的作用。鸡肉粉或鸡骨粉、鸡蛋提取物、其他肉类提取物等只占到很少的一部分。
一袋鸡精,半袋盐翻看鸡精的配料表后,不难发现,其主要成分为精制盐、谷氨酸钠、鲜味核苷酸二钠以及一些其它的食品添加剂。钠含量占到了大约一半,可以说是“一袋鸡精半袋盐”。
因此,如果炒菜和做汤时用了鸡精,用盐量一定要减少。如果放了足量的食盐,再加一大勺鸡精,会额外增加钠盐的摄入量,非常不利于健康。一句话总结鸡精跟鸡没啥关系,不过是味精+添加剂!
既然我们知道鸡精不过是味精的升级版而已,那么接下来会关心味精到底能不能多吃!
味精的真相味精到底是什么东西?人体能够体验到的基本味道之中,有一种叫做“鲜”。亚洲人很早就用各种浓汤作为调味品,来增加食物的“鲜味”,比如鸡汤、骨头汤、海带汤等等。年,日本人蒸发大量海带汤之后得到了谷氨酸钠,发现这个东西尝起来像许多食物中的鲜味。这个东西就是我们说的味精。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谷氨酸钠水解为谷氨酸,而谷氨酸有鲜味,谷氨酸是人体中所需的一种氨基酸,广泛存在于各种食物中,但是不会增加食物的鲜味,只有被提炼出来以后,才能变成游离的氨基酸盐,才能为食物增加鲜味。这就是味精之所以能提鲜的原因。
现代工业生产是采用某种擅长分泌谷氨酸的细菌发酵得到。发酵的原料为淀粉、甜菜、甘蔗乃至于废糖蜜,这个过程跟酒、醋、酱油的生产是类似的。生产过程中并不使用什么“化学原料”。如果把酒、醋和酱油当作“天然产物”的话,味精应该也是天然产物。
一句话总结放心!味精并非人工合成品,味精也算是一种天然食品!
味精致癌的真相“味精有毒,其发明国日本已禁止食用味精!”
“温度超过℃,味精就会产生致癌物质——焦谷氨酸钠!”
刷手机,看电脑,总能看到这样那样关于致癌的消息,味精也逃不过谣言的毒手,所以我们要自己先擦亮眼睛,学会分辨到底什么才是对身体好的,什么对身体不好。
那,味精到底能不能吃?安不安全?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在搜集了种以上的文献和试验数据后,又追加以新的动物试验,得出结论——在现在的使用量、使用方法下,长期食用味精对人体无害。年,我国也完成了味精的长期毒理试验,也证明食用味精是安全的。一句话总结鸡精、味精不致癌!
说了这么多,那我到底该选鸡精还是味精呢?
选鸡精还是味精?鸡精和味精是两种不同的调味品,选择时,主要看烹饪对象和每个人的口味要求。
如果烹饪食物,本身就比较有风味,如肉、鱼等可以选择味精,特别是瘦肉等食品,只需加一点单一鲜味的味精就可达到增鲜效果,这时如果加复合调味料可能有损本身食物的特殊风味。
假如烹饪的食物,风味不明显,如馅类、汤类的食物,可以考虑用复合调味料,也就是鸡精。
对酸性菜肴,如糖醋、醋熘、醋椒菜类等,不宜使用味精,因为味精在酸性物质中不易溶解,酸性越大溶解度越低,鲜味的效果越差。
鸡精、味精如何用最健康?即使味精是安全的,使用的时候有没有什么要注意的呐?小编要夸您,这个问题问得好!
从口感的角度来看,添加味精时要注意温度,70℃~90℃为最宜。炒菜一般在菜肴出锅前加入,为了防止脱水生成焦谷氨酸钠,丢失鲜味;而凉拌菜要早放,使之充分溶解。另外,味精的适宜浓度为0.2%~0.5%,因此添加的时候也要注意适量,一是不要将菜品的本味压制下去。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由于鸡精本身含有一定量的食盐,如果在炒菜和做汤时用了鸡精,用盐量一定要相应减少。
健康小贴士痛风患者要注意,鸡精里往往含有核苷酸,核苷酸的代谢产物就是尿酸,痛风患者应该少吃。(文章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私信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如想获取更多有用的养生知识,还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