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精味精加热后有毒炒菜时还能不能放了

白癜风土方治疗办法 http://pf.39.net/bdfyy/dbfzl/180614/6329464.html

有一天小编正在厨房里热火朝天炒菜时,光吃不干的老公凑过来开始叨叨:别放味精啦!朋友圈里说味精炒菜有毒!别放鸡精啦,电视上说这调料和鸡半毛钱关系都没有...blablabla...虽然我心里想的是夫妻肺片里还没有夫妻呢!(╯‵□′)╯︵┻━┻可职业精神告诉我必须仔细研究一下,他看到的这些健康贴究竟是不是真的?

1、鸡精里确实没有“鸡”,就是味精+添加剂

大部分鸡精的包装上都会画着一只可爱的小鸡或者一碗美味鸡汤,上面还写着“鲜鸡提炼,味鲜纯正”、“真正上等鸡肉制成”,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鸡精是“很多鸡淬炼出的精华”。但实际上鸡精和鸡没啥关系,只能说“鸡精”这个名字起得太成功了...

其实,鸡精的主要成分还是味精(占总成分的40%左右),只不过味精是单一的谷氨酸钠,而鸡精里除了味精外还有淀粉(用来让调料变成颗粒状)、增味核苷酸(增加“鲜味”)、糖和其它香料。

严格说来,一些高品质的鸡精还会加入鸡肉粉、鸡油等,用来产生鸡的味道。不过这种生产成本比较高,不是所有厂家都能做到。

2、鸡精和味精放多了,会让你吃的盐超标

味精、鸡精里的钠含量虽然比食盐低很多,但中国人的钠摄入量普遍超标,一不小心就会放多了,做菜时少放些食盐、味精和鸡精还是有益于健康的。

盐产生“咸味”是因为钠离子,鸡精和味精中的谷氨酸离子对于盐产生的咸味会起到“增味”作用。所以可以用少量的味精或鸡精代替一部分盐,就能吃到足够“咸”的菜了。当然,这一切的前提都是适量。

尤其是产妇和婴儿需要小心,如果乳母在摄入高蛋白饮食的同时,又食用过量的味精,味精内的谷氨酸钠会通过乳汁进入婴儿体内,过量的谷氨酸钠对婴儿(尤其12周内)的生长发育有严重影响。它能与婴儿血液中的锌发生特异性的结合,生成身体不吸收的谷氨酸,而锌却随尿排出,从而导致婴儿锌的缺乏,这样,婴儿不仅出现味觉差、厌食,而且还可造成生长发育迟缓等不良后果。

3、经过高温加热的味精“有毒”?

“你一定在朋友圈看到过这样的说法——温度超过℃,味精就会产生致癌物质——焦谷氨酸钠!”“味精的发明国日本已禁用味精!”这是真的吗?

味精是从天然食材里提取出来的

味精是以粮食为原料,经过发酵提纯得到的谷氨酸钠结晶,一般的原料就是玉米淀粉,所以味精也算是一种天然食品,并不是人们认为的化工合成制品。很多科学家也都研究过味精的安全性,并没有发现它能产生危害,世界卫生组织(WHO)也把味精归入最安全的类别。

焦谷氨酸致癌?并无科学证明。

谷氨酸钠(鸡精、味精里面的主要成分)在加热时间比较长,温度比较高(超过℃左右)的时候,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焦谷氨酸钠。但这样只会让鲜味损失,目前还没发现焦谷氨酸钠对人体有任何的害处,“致癌说”更是无稽之谈。

4、用味精和鸡精时,要注意这3点

最好在关火前放!

鸡精、味精溶解的最佳温度为70℃~90℃。在℃时,它会脱水,产生结晶。如果到了℃以上,谷氨酸钠会变为焦谷氨酸钠,所以,不管从安全的角度还是口感的角度,一定不要放太早,而关火前锅里的温度会降低,恰好能让调料们充分溶解。

拌凉菜,先溶解了再放!

凉菜的温度低,味精和鸡精放进去不能充分溶解,起不到调味、变鲜的作用,可先用少量热水把味精充分溶解后,再拌入凉菜中。

控制鸡精、味精的使用量

最后需要提醒大家,不管是鸡精还是味精,都应严格控制用量,每道菜添加的量不应超过0.5克,每人每日摄入量不超过6克。如果已经用了鸡精或味精,一定要减少食盐、生抽、酱油……等含盐调味品的使用。

小提醒产妇和婴儿需要小心,如果乳母在摄入高蛋白饮食的同时,又食用过量的味精,味精内的谷氨酸钠会通过乳汁进入婴儿体内,过量的谷氨酸钠对婴儿(尤其12周内)的生长发育有严重影响。

王新良大夫是医院儿科副主任、儿科肾脏免疫风湿专业主任,现任河北省儿童健康学会会长。主编儿童健康教育有关的医学科普图书21部。在肾病综合征、过敏性紫癜等疾病诊治方面积累了较多临床经验。王大夫还擅长儿童肾脏疾病、儿童风湿性等疾病,有相关问题可以咨询哦。(看看其他患者的问答)

点击这里问专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17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